跨境电商卖酒,还有多少增长空间?
文|云酒头条商业组
一个月前,云酒头条发布文章《签名酒、开酒吧,“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卖酒生意如何?》(点击链接阅读原文),跨境电商的卖酒生意再度受到业内关注。
无独有偶,近日知名跨境电商洋码头现金流吃紧、考拉海购减员等消息引发热议。虽然洋码头与考拉海购两大平台并未像寺库一般,直接与酒企合作卖酒,但均开设有酒类专营店。
那么,跨境电商卖酒生意究竟如何?这场“撤退”背后的原因何在?
一个月,三家“撤退”?
“金九银十”已然到来,但跨境电商似乎未能享受到这一波红利。
先有全球奢侈品平台寺库被曝“人去楼空”;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风波持续发酵,传言拖欠2亿货款;考拉海购平台被传业务团队仅剩20人,总部办公室“人去楼空”……
尽管上述平台大多都已发布辟谣新闻,但一个月的时间,三家跨境电商平台纷纷传闻“倒下”,实难忽视其现状究竟如何?
实际上,罗马并非一日建成,早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跨境电商便有了“溃败之势”。今年年初,曾被视为跨境电商标杆的百亿卖家——环球易购,便已申请破产。
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跨境电商成了各方关注的一把双刃剑。
深圳某业内人士直言:“现在工人不进厂、卖家难招人。今年开始,工厂下岗的很多,很多材料上涨了三倍,供应商、工厂企业已无法经营下去,跨境电商卖家和平台年后倒闭如潮涌。”也因此有不少卖家积极开始瘦身,摸索新的机会。
他还强调,由于市场跨境和多边运营,跨境电商需要承担在不同关境内统筹供应链资源,这便对其调节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短期来看,导致跨境电商撤退的原因有三:
一是疫情导致运输及存储成本增加;
二是自身未搭建起专属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不高;
三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营业增长视角转向跨境电商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
长期来看,跨境电商行业还面临运营模式与监管两大问题。
从模式来看,店群、站群、铺货、无货源、精铺和精品,都是过去发展起来的经典模式,它们相互配合并推动跨境电商高速发展。但随着市场发展,整个行业缺乏商业模式创新。
从市场监管角度来看,各大互联网公司目前均不断强调合规重要性,不过鲜有落地。合规也需要更大的成本投入,其与性价比之间的冲突,也成为跨境电商难增长的因素之一。
跨境电商如何卖酒?
从酒业来看,跨境电商平台卖酒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之一。
自2018年开始进军酒水领域的寺库,不仅同保乐力加联手推出自有品牌“24|7 by SECOO”订制高端预调鸡尾酒,还开设多个泛酒吧类专属空间,并分别与茅台、泸州老窖战略合作。
与寺库不同,洋码头以经销商入驻为主要酒类销售模式,其平台内目前主要销售产品是葡萄酒。
考拉海购模式则更为多样,除经销商外还有酒类企业直接入驻,并设有“考拉小酒馆”专类售卖白酒、葡萄酒等多品类产品。
截至目前,洋码头与考拉海购平台上,仍有酒类产品在售卖,均以葡萄酒为主。尽管酒类产品销售并非跨境电商平台主营业务,但仍可从其中窥见些许问题。
首先是如何保障进口酒产品品质。平台中极少的酒类产品是选择国外直邮,大部分还是通过经销商入驻的模式销售。平台挑选经销商入驻时的标准如何?消费者辨别真假产品仍缺乏有效可靠的手段。
其次是酒类产品价格偏高。在浏览产品时不难发现,相同产品在其他电商平台普遍会有着比跨境电商平台更低的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跨境电商平台卖酒性价比不高,吸引力有限。
最后,在出口端卖酒板块,货物运输与数量之间存在较为严格的限制,这也提高了跨境电商盈利的难度。
跨境电商卖酒,还有戏吗?
尽管跨境电商行业环境并不乐观,但其仍是“潜力市场”。在这一渠道卖酒,是否还有新的增长空间?
答案是肯定的。
以葡萄酒销售来看,跨境电商便有着时间与价格上的两大优势。
价格上,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葡萄酒清关环节就需缴纳关税、增值税以及消费税;若是采用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模式进口,则是按照商品零售价缴纳跨境电商综合税。按此计算,一瓶葡萄酒在跨境电商平台的价格将远低于其他渠道平台。
时间上,大部分葡萄酒进入国内大概需要1-3个月的时间。而跨境电商直邮模式进口的葡萄酒,从产地到国内仅需要几天的时间。
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也使得一些非法“水客”没有市场,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葡萄酒市场。而消费者也有更方便优惠的渠道买到葡萄酒,开拓了其消费市场。
从今年上市酒企的半年报当中也能看出,酒企们纷纷加码布局电商赛道,跨境电商销售有望成为酒企下一步关注的重点。作为新兴商业模式,跨境电商在各方面的大力扶持之下,也给白酒开拓海外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跨境电商的定位是缩短空间距离、拉近心理共鸣的便利化渠道模块,加之直播、短视频等子频道的参与,白酒能够最大程度地扩散自身影响力,从而在世界市场中得到广泛认同与喜爱,将扩大白酒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