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中,又名罗大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
中医药维度里的酒
我国是研究酒与健康最早的国家之一,历代浩如烟海的典籍和著作对酒的起源、性能和应用的记载很多。酒的医用和保健功效是饮酒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几千年的酒文化和中医药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都是古老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之无愧的“百药之长”
中医跟酒的关系特别密切。在中华民族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史上,有“医源于酒”之说。“医”字正体字写作“醫”,下半部分的“酉”在古汉语中即代表酒,而且酒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品之一,中医用酒治病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有过这样的句子:“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酒这种发酵的制品,就是最早的中药。
酒问世之前,人们得了病,往往求“巫”以治。由于酒的酿造和饮用,我们的先祖发现这种液体能通血脉、散湿气、温肠胃、御风寒,还能开胃下食、除风下气,乃至止腰膝疼痛,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于是酒在医疗上的作用迅速取代了巫术。后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酒才渐次退而成为中药的辅料。
在中药里,用到酒的方子很多。比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载的炙甘草汤,在这个方子里,就要将包括炙甘草在内的九味中药,放在清酒和水里面煎煮,它是主治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在《金匮要略》里也记着一个方子,叫栝楼薤白白酒汤,它的组成就是栝楼、薤白、白酒,三味同煮,分温而服,它的作用主要是扩张血管,抗缺氧,抑制心脏,保护缺血心肌等等。另外,还有红兰花酒,“将红兰花与白酒同煎至白酒的一半,去渣候温,取服”,能达到行血止痛的效果。
酒在煎煮之后,醉人的成分会挥发出去,剩下能够通经活血的物质。酒在煎药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性,因此,煎药的时候,熬好药往里兑酒是一回事,把酒加在药里同熬又是另一回事。一般而言,酒在炮制中药的过程中,发挥的是通行药性的作用。酒性是轻的,中药经过酒的炒制之后,能带动药性往上走,比如黄芩;酒炒之后,药性集中在人体的上半部分。相反,如果药用盐炒,药性则集中在下边,在肾经上起作用。要想入肝经,则用醋炒。这是中药炮制过程中,借不同物质,让药性在人体的不同位置发挥作用。
因为酒具有通经络的作用,它能更快地促进血液循环,带着药在身体里运行,所以国人还发明了药酒。药酒里可以兼纳多种中草药,将它们的药性混溶一体,便于人体的吸收;在饮食中达到疗养身体的目的,非常值得推广。药酒的功效在清宫里得到过很大的发挥,乾隆皇帝特别注重养生,爱饮保健药酒,也给后世遗留下很多珍贵的药酒方子。
此外,药酒也可以外用。有一些药酒药性非常猛烈,不适于口服,通过擦洗患处的方式,可以使药物渗透,起到止痛和通经络的效果。发展到后来,很多外用的药水里,都含有酒精的成分,比如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酒、六神花露水等等,它们都是借用酒力来行药性,使得起效更快。
概而言之,在中医药里面,酒从最早的中药汤剂,演变为中药的辅料,不管是在内用和外用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名医与酒的几则趣谈
酒与中医的关系,不仅仅局限在医药和治疗方面,诗人艺术家的行列里每有好酒之人,医家也不例外。历代名医里,好酒的很多,比如宋代的儿科名医钱乙,就是个性格坦率亲和易近,不拘小节,并且嗜好饮酒的人。晚年退居以后,“杜门不冠履,坐卧一榻上,时时阅史书杂说,客至,酌酒剧谈。意欲之适,则使二仆夫,出没闾巷,人或邀致之,不肯往也。病者日造门,或扶携襁负,累累满前。近自邻井,远或百数十里,皆授之药,致谢而去”。说的是,他因为原本有羸瘦病,晚年隐居乡间后,坐卧都在一个榻上,没事喜欢以酒相佐,翻阅史书杂说打发时间;出门便让仆人抬着,病人登门求治的人很多,他也不问是谁,一一拿药去治,是个非常散淡、慷慨的人。
关于名医饮酒记载多的还有明代的缪希雍。缪希雍是个豪侠一般的人物,他“电目戟眉”,声如洪钟,为人豪爽正直,嫉恶如仇。小的时候,身体虚弱,父亲早亡,他靠着自己的毅力,攻读医书,不但调养出了自己的豪侠之身,而且从此精通医术,医治过病患无数,并且在医药学上贡献很大。他的论述,与李时珍《本草纲目》并为明代药物学双璧。
缪希雍特别好饮,这与他豪爽的性格不无关系。他与东林党人关系密切,喜欢与他们“与酒间谈说古今事”,尤其喜欢和他们探讨学问和政治思想。文献记载,在与钱谦益交往,一次宴饮中,缪希雍酒酣耳热,指着鼻子问钱谦益:“子有医国之责者,今将谓何”?钱谦益在他的文章中描述当时自己的情况是:“余沉吟不能对”。文字之间,可见当年那一幕意味颇深的豪情场面。
另有文献记载说,当时的朝廷“首辅”罢官在家,他和缪希雍是很好的朋友,有一次和缪希雍喝酒,一轮下来,喝了很多酒,酒醉便在桌前睡着了;令他没想到的是,醉后醒来的缪希雍又邀来一群人接着疯饮,这位首辅实在受不了了,只得“翻船逃跑”。也正是这样的一位人物,才能在八十岁的高龄,为了营救当时正在被阉党剿杀的东林党人,如“羽人剑客”一般,骑着烈马长途奔波。
缪希雍不仅好饮而且还擅长酿酒,他谙熟五加皮酒的酿法,这种酒在后世流传也很广。可以说,酒培养了他的性情,造就了医史上这样一位奇人。
酒与健康的关系
那么,酒与健康到底是什么关系?人们对于喝酒对身体的好坏,一直莫衷一是,现在研究认为酒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中医认为人体会出现淤血,而衰老和淤血是成正比关系的,人衰老的过程就是淤血的过程,年龄越大淤血越严重。打个比方,人的身体由很多管道沟通着,血液像油一样,当某个末端堵了以后就成为淤血,人越老,管道里的液体越凝固,等到流不动了,就面临着死亡。
因此,促进血液循环很重要。以百岁老人为例,我们研究过很多长寿的因素,发现有很多因素不能成其为因素,比如吃肉和吃素,原来认为吃肉不好,吃素好,但后来发现很多长寿的老人吃肉,而且吃得不少。新疆的百岁老人天天吃手抓羊肉,一天好几斤。因此长寿的因素能确定下来的不多。最终,我们认为比较有把握的是以下三个:第一,乐观豁达的性格;第二,喜欢活动,经常做家务;第三,就是喝酒。很多百岁老人都有每天喝一点酒的习惯,这是众多因素里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
喝酒有利于长寿的原因,很明显,就在于酒有活血的作用。人们如果能够每天喝一点酒,能让血液循环得很好,这样,进入衰老状态也就会晚。但是,饮酒有利健康也有一个前提,就是不狂饮、滥饮,最好每天坚持,一周喝一次是不起作用的。喝酒不仅能促进气血通畅,而且酒是人类的情绪调节剂,适当地饮酒可以让人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在长寿的区域,最典型的要数广西的巴马,它是著名的长寿之乡,这个地方的人就喜欢喝酒,而且喝的是药酒,酒里面放的中草药种类很多,当地民风淳朴,喝酒唱山歌,自然人就健康长寿了。
事实上,酒除了调理身体之外,对情致上的作用要更关键;很多病都跟情绪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现代人的压力很大,生活紧张,这种精神压力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根据上海疾病防控中心统计,每一百位上海人,就有一位是肿瘤患者,这是一个极高的比例,这跟上海人的生活状态是息息相关的。很多上海人每天都生活得非常紧张,兢兢业业地工作,忙完一天之后,得赶紧回去休息,第二天起来好应付新的工作,压力很大,又没有排解的方式。这也是现在大城市人普遍的生活状态。
因此,现代人特别需要疏导情绪的东西,刚好酒代表的就是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在适量的前提下,它能够愉悦身心,把人从负面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在当下这个物质丰富而精神压抑的时代,任何能够排解压力的东西可以说都是好东西,酒更是如此。小醉怡情,三五好友,欢聚一堂,喝上一点小酒,在当下这个时代,真是不可多得的美事。
对饮酒养生的建议
酒的好处很多,能温养脾胃,对身体有补益之功。国人以吃稻谷为主,身体偏向于寒性,因此适当地喝一些酒,对身体有百益而无一害。国人还喜欢在酒席上沟通感情,洽谈事务,如果在单纯的酒里面加入一些对身体有益的药物,对身体达到滋补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现代人消耗很大,人大多处于虚损的状态,而好多病正是虚损导致的。正气不足、肝气不足,或者心阴不足等等,一般的饮食又难以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这个时候药酒就非常值得提倡。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调配一味药酒,把多种药物的药效融合在酒里,每天喝一点,借着酒力,更好地吸收药物的有益成分,很容易就可以达到养生的效果。
药酒在明清的时候就曾发展到了顶峰,药酒的功效在清宫里反映得最明显。乾隆皇帝是中国皇帝里最长寿的,他常用的药酒方子,如龟龄集、松鹤万年春、松苓酒等等,现在还能在医案里查到。这些方子非常值得我们去开发和应用。
实际上,老百姓都有泡药酒的习惯,只是现在人们不知道拿什么泡酒好。其实,这个操作起来并不困难。人的体质基本是固定的,分阴虚、阳虚、气虚、气郁、湿热、痰湿、血瘀等,可以找医生开一下药,然后自己泡酒。滋补和不滋补的人是不一样的。中医科学院下属的西苑医院曾经就此做过临床比较,结果发现,喝药酒补养身体的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显得红光满面,精力充沛,身体特别好,这就是药酒的功效。因此药酒这个东西应该大力提倡,它是未来饮酒应该发展的一个领域。
除了中草药之外,保健食品泡酒也非常好,比如枸杞、沙棘等等,它们也有一些“药性”,金橘泡酒有行气的作用,龙眼泡酒可以养血,加入这些东西也能增加酒的口感,尤其适合女士饮用。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就喜欢用水果泡酒,有很多从宫里传出来的方子。总之,酒在健康方面要发挥作用,药酒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末了,推荐一个解酒的方法,那就是食用大枣,或者用大枣熬汤服用,喝下去以后很快就能达到解酒的目的。因为,大枣有修复肝脏受损细胞的作用,它有促进肝脏细胞活跃的成分。在《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里,里面的人物就是拿大把的红枣来下酒,这是宋代的习惯,酒和枣的关系是非常奇妙的,喜欢喝酒的人可以一试。
(该文作于2011年12月,未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