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邱梦思 编 | 吴弩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千百年来,以李白为代表的诗人们吟咏出了无数诗酒佳作,将诗酒文化传颂天下。而在诞生之初便孕育着诗酒基因的诗仙太白,更是将诗酒概念发挥到了极致,使之成为“讲好重庆故事”的重要抓手。
2019年9月9日,首届“中国诗酒文化节”在重庆揭幕。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指导,重庆诗仙太白酒业有限公司主办,重庆市作家协会、《青年作家》杂志社、《草堂》诗刊社、《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承办。
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刘旗在现场表示:“旅游少不了美食美酒,但在重庆的文旅名片中,我们还需要一瓶好酒、一首好诗。此次的‘诗酒文化节’,是对重庆‘巴人善酿’的酒文化和火热生活中诗情诗意的完美结合,我们将全力支持本活动,把它打造成重庆的文化名片。”
一首诗、一瓶酒、一座城!近年来,诗仙太白不仅迎来了品质的脱胎换骨,还在品牌塑造上瞄准了“中国诗酒”的品牌高度。
01诗酒文化节为品牌持续赋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与酒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44首涉及酒:“以御宾客,且以酌醴”、“既醉以酒,尔肴既将”……早在诗歌开端之际,诗酒便紧紧结合在了一起;而在当下,“文化自信”已被置于国家顶层设计的重要位置,对于酒而言,诗无疑是最好的赋能的IP。
“诗仙太白品牌,正是诗酒文化传承最具体、最现实的表现载体”。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川表示,希望诗仙太白把品牌做得更大,让诗酒文化在日常白酒场景中得到弘扬,让重庆这座文化名城更添风采。
对于重庆这座诗城,对于中国的诗酒文化来说,诗仙太白的一切都显得刚刚好。在重庆的白酒史上,诗仙太白曾留下过浓墨重彩:1958年,入选国庆十周年国宴用酒;2002年,被重庆市政府正式确定为政府接待专用酒,先后荣获中国优质酒、全国酒类评比金奖等200多项奖项和荣誉……如今,诗仙太白已是重庆地区家喻户晓的渝酒名片。
从1917年到2019年,伴随着中国新诗的发展,诗仙太白走过百年,其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与泸州老窖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后,借着先进的质量监管体系以及国家级张良大师工作室的把控,诗仙太白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品质升级。此次中国诗酒文化节的举办,不仅预示着诗仙太白在品牌战略上的腾飞,也推动着重庆美酒走向世界舞台。
此外,首届诗酒文化节也并非一场简单的全民狂欢,活动以“诗酒文化活动”为主体,充分展现重庆“火锅”、“美女”、“诗酒”三大亮点,其主题活动将从9月9日持续到10月9日,包括“诗意重庆,致敬祖国”诗酒文化晚会、中国诗酒文化主旨论坛、诗酒文化采风、诗意重庆画舫游等内容。
不难看出,“中国诗酒文化节”这一IP既是对诗仙太白品牌内涵的丰富和具象化表达,更是为占位“中国诗酒”品牌的目标提供持续的赋能。
02为重庆酿一杯文化名酒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重庆白酒里的“排头兵”,诗仙太白要做的不仅是品牌活动,其真正的意图在于为重庆酿一杯好酒,酿一杯能匹配重庆城市品格与“中国诗酒”定位的文化名酒。
据公开资料显示,尽管重庆酒类产品消费超过70亿元,但大多被外来企业所蚕食。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在关于渝酒振兴的座谈会上指出:“全市6万多家涉酒企业,产量和市场份额还不到10%,这个比例相差太大,重庆缺少一瓶拿得出手的高端白酒”。
早在2017年的战略规划中,诗仙太白就提出:用2到3年时间扎根重庆,真正做到重庆第一本土品牌。然后将重庆市场的成功经验逐步复制到西南市场,在西南地区做出品牌力,最终立足西南、放眼全国,跻身中华名酒行列。
在重庆诗仙太白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家国看来,一瓶好酒,是一座城市展现其独特文化底蕴的特殊载体。“重庆具有酒的性格,而李白的诗酒精神和山水纵横的诗意重庆有着天然、完美的高度结合。重庆自由、浪漫、豪放的城市品格也正是诗仙太白的品牌性格。”
不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诗仙太白在重庆本土消费者心目中是具有较高认知度的好品牌,它有能力成为代表重庆人洒脱豪迈气质的地域性好酒。
近年来,诗仙太白也以行动证明了为重庆酿一杯好酒的决心。经过一年多的重组改制、产品梳理、战略定位,诗仙太白组建了以国家级大师张良工作室专家团队和青年白酒专家学者、重庆诗仙太白酒业总经理邹江鹏为核心的品控团队,并推出了一系列价位段在300-600元之间的次高端核心产品,制定了全面推进次高端的市场战略。
同时,诗仙太白还推出了两款定位高端的千元白酒产品,希望能够以此来提升诗仙太白的品牌力,给次高端产品以更高的发展空间。
现今,诗仙太白已发展为以浓香型白酒生产研发为主业,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大型专业酿酒企业。在2017年第九届华樽杯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强排行榜中,诗仙太白以品牌价值51.39亿元排在全行业第75位、白酒类第50位、重庆市第1位,并在当年被评为“重庆新名片”。
有业内人士指出,诗仙太白拥有上百年的历史与深厚的诗酒文化底蕴,在重庆本地也有着良好的口碑和群众基础。经过一系列的战略重组、“中国诗酒”定位以及诗酒文化节的品牌赋能与拉升工作,其未来的业绩增长指日可待。
特稿:调查:案例:一线: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