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生活中处处都体现着工业设计之美,但这门学科在中国发展至今也只有三十余年。开启它的,是“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
自小喜欢绘画的柳冠中,中学毕业后进入中央美院学习建筑装饰,由于历史原因,毕业后,他被安排做了4年的绿化工人。尽管工作辛苦,柳冠中却从中更加深入地观察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需求。
让柳冠中在设计界声名鹊起并开始工业设计实践的,是参与并主持毛泽东纪念堂的灯具设计。上世纪70年代,柳冠中被调到一家专做高规格建筑灯具的工厂。在灯具厂,他力排众议,提出要将美学与实用并重。在他的主持下,一套标准化、组合化的设计方案出炉:一盏大灯由若干标准化的部件组成,既可单独发光,也可组合点亮,短短三四个月便完成了全部生产任务。“设计不光是要好看,更要考虑实际问题”,这成为他一生设计理念的雏形。
上世纪80年代,柳冠中成为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最早出国深造的学者之一。回国后,他开始筹建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并相继提出“事理学”“生活方式说”“共生美学观”等理论方法,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1989年,柳冠中被“世界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 邀请发言,这是中国人首次登上世界设计最高讲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柳冠中带领工业设计系的师生参与过上海南京西路的规划改造,还与海尔、华为、奔驰等国内外企业开展合作设计。从数千年前的《考工记》,到如今中国自成一派的工业设计体系,柳冠中坚信,中华民族的智慧,始终是当代工业设计最宝贵的源泉,中国一样能够诞生让世界惊叹的设计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