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与清明节的由来据传,清明节的来历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有关。晋文公重耳掌握政权之前,曾有过19年的流亡生活。在那段艰辛岁月里,重耳的大臣介子推忠心辅佐他,给了他极大的帮助。有一次,重耳想吃肉而不得,介子推就偷偷地将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给重耳吃,重耳得知后十分感动。
后来,重耳归国做了国君,奖赏跟随他流亡的人,大封群臣,惟把介子推忘了。有人不满于重耳的忘恩负义,写道:"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人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重耳看罢恍然大悟,亲自去请介子推出来享受荣华富贵。
可介子推却带着母亲躲进绵山避而不见。晋文公重耳派人搜山,呼他出来,也没找到。于是,晋文公下令烧山,想用这种办法逼介子惟出山,没想到介子推宁死不出,最后与母亲紧抱着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
事后,晋文公既难过又后悔,命人将那棵柳树砍下做成木履穿在脚上,每日望着木履叹息:"悲呼足下。"井将绵山改为"介山",将介子推的故乡定阳县改称"介休"。皆文公还下令,每到介子推被烧死的这天,全国不得用火,只吃冷食。所以,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寒食之俗在东汉特别盛行,太原、上一带竟寒食整月,后并州刺史认为"春中寒食一月,老少不堪",下令改为三日。曹操占领并州后,力禁"寒食陋俗"。此后,人们在清明节时不再吃冷食,但这一节令却被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