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对「琴酒」这个名字并不陌生!那是去酒吧必看到的几款调酒,如马丁尼Dry Martini、琴通宁Gin Tonic、琴费士Gin Fizz、琴蕾Gimlet……等的基酒!(当然如果你不是个常常在喝酒的人,《名侦探柯南》的黑暗组织里也有个叫「琴酒」的家伙啦……)
「琴酒」可以说是相当出名的酒,是一种用谷物为原料经发酵与蒸馏,再用杜松子为主的多种药材与香料调味而成的中性烈酒,而如果你去网络上搜索,就会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叫作「Gin & Tonic Day」的活动,所以还不快来了解一些关于「琴酒」的小知识!
1.支撑荷兰进军海外的酒
工业革命喧嚣尘上时期,英国最盛行的大众酒就是琴酒。在「都市的爆发」时代,生活在急速持续不断扩张的都市,其实周遭环境既缺乏卫生且悲惨。劳动阶级甚至靠着琴酒替代饮食,以忘却饥饿。
原本,琴酒是荷兰人为进出海外所研发出的酒。公元一六四九年荷兰莱顿大学医学系教授弗朗西斯(通称希尔维乌斯博士,公元一六一四∼一六七二年),为更方便摄取具有利尿作用的柏科常绿树「杜松子(Juniper_berry_)」,而利用酒精浸泡并蒸馏。
此酒有利尿、健胃、解热之功效,原本是前往加勒比海域栽种甘蔗的荷兰人所饮用的药酒。因为当时正值环大西洋经济圈成长时期,许多荷兰人一举移居热带的加勒比海域,来到气候环境迥然不同的地区,急需得以调整肠胃的药用酒。希尔维乌斯博士为自己研发的酒取名为「Genever」,但他对谋利毫无企图心,遂将专利权转让给荷兰莱顿的药局。没想到药酒竟大受好评而畅销,让眼光独到的药局大赚了一笔。事件的来龙去脉,听来与可口可乐的问世颇为相似。
琴酒,是大麦、裸麦等混合后再加入麦芽予以发酵,之后又添加杜松的草根树皮、芫荽等各种香草,最后蒸馏为无色透明、酒精浓度在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的酒。以单式蒸馏器蒸馏两至三回的琴酒,仍留有原料谷物的香气,再搭配上杜松子混合出颇为复杂的风味。总之,是既辛辣且强劲的酒。虽带有独特的树脂味,反而深受人们所喜爱,成为足以代表荷兰的酒,还出口到亚洲殖民地爪哇,供荷兰移民饮用。由于荷兰语的「Genever」与瑞士的日内瓦(Ginevra)读音相同,法语拼音也是「Ginevra」,演变到最后则采英语缩写「Gin(琴酒)」。
2.光荣革命即琴酒革命
因光荣革命(公元一六八八∼一六八九年)英王詹姆斯二世亡命法国,英国从荷兰迎来威廉三世(公元一六八九∼一七○二年)入主英国国王。威廉三世企图让荷兰的琴酒流行于英国,因而一方面提高法国进口的葡萄酒或白兰地之关税,另一方面又允许部下进行母国「Genever(琴酒)」的生产。
此外,他还对人民大声疾呼:「身为真正的英国国民,就应该喝琴酒,因为琴酒的原料大麦是英国农民所栽种的作物。喝琴酒,就等于支持本国农民。」有人认为威廉三世为英国的立宪政治奠定了基础,同样地,他也是琴酒深入英国的一大推手。甚至可以说,当初威廉三世若未能成为英国国王,琴酒恐怕也难以影响英国如此深远。
在英国,长久以来英格伦西北部所酿制的苹果酒始终是一般大众的酒精饮料,直到威廉三世的奖励政策,英国摇身变成「琴酒大国」。政治的干预开启了酒的命运,琴酒也在英国展开了第二度的人生。
公元一六八四年至一七二年,英国的琴酒生产量从五十万加伦增加到三百五十万加仑,足足膨胀了七倍之多。不过由于价廉,民众饮酒过量却也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公元十八世纪前期,琴酒甚至犹如庶民的替代饮用水,狂饮的结果让每个人醉得像国王般痛快,为此琴酒也被称为「Royal poverty(高贵的贫穷)」。
3.劳动阶级不喝水而喝琴酒
当时在伦敦,比起「茶」、「牛奶」等,「琴酒」的价格要便宜多了,也促使更多人改喝琴酒。而且不仅是酒吧,就连理发店或烟店也能买到琴酒。贫穷的人们常喝得烂醉,因酒酿成的犯罪也繁不胜数。更不幸的,小孩们也被喂食琴酒。都市过密造成饮用水的污染,最后甚至导致贫弱得无奶水的母亲只好喂食婴孩琴酒的怪象。有人描述:「十万伦敦居民的主食,其实是琴酒。」来到公元一七三五年,英国琴酒的生产量已经高达约两千万公升,据推算包含婴幼儿在内每天一人约喝下五公升的琴酒。
公元一七五一年霍加斯(William_Hogarth_)的讽刺画《琴酒小巷》,就深刻描绘出「琴酒」毒害人们的景象。画中画出当时人们的人生百态,有烂醉而不顾婴孩死活的母亲、为筹酒钱而不惜拿锅、壶典当的人们、还有迫于无奈而上吊自杀的人。
为解决琴酒饮用过量形成的社会问题,公元一七三六年议会依据提案将琴酒的课税提高四倍,并规定必须拥有一定营业额的酒馆(年缴税五十英镑的大众酒馆)才得以贩售琴酒。以防止琴酒滥饮,也积极取缔无照营业的大众酒馆。
面对此法令,怀着「剥夺穷人享受琴酒的乐趣」、「不人道的恶法」等诸多不满的低层民众犹如暴民般尽其所能袭击、抢夺、破坏酿酒场。耐不住强烈的反弹,十五年后的公元一七五一年终于废止该法令,不过长期以来的取缔与暴乱,竟令制造劣质琴酒的小规模蒸馏酒场遭到淘汰。
4.添加砂糖的伦敦琴酒
工业革命的最盛期,也就是公元十九世纪初出现了连续式蒸馏器,使得大麦、玉蜀黍等谷类可以大量发酵、蒸馏制造出纯度较高的酒精饮料,而后再以水稀释,添加杜松子、芫荽、种籽、肉桂等增加香气,就能量产出价廉的「琴酒」。由于在蒸馏过程即能除去不纯物质,而后仅需杜松子增添香气与调味,是相当简单即能制造完成的酒。并以轻淡爽口的口感赢得人们的喜爱,而有了「伦敦琴酒(乾琴酒、大不列颠琴酒)」的称号,受欢迎程度甚至凌驾重口味的荷兰琴酒。
所有的伦敦琴酒又统称「老汤姆琴酒(Old Tom Gin)」。因为公元十八世纪贩售琴酒的业者极尽巧思,在橱窗放置木雕的汤姆猫(公猫),当客人把钱放进猫嘴时,就会从脚的接管掉出琴酒,此购买方式蔚为话题,故也变成酒的名称。如今看来,那应该是最古老的自动贩卖机吧。受到砂糖大众化的影响,琴酒也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比率的砂糖,变成甜味琴酒,并成为崭新的大众酒狂销热卖。
琴酒饮酒过量的事告一段落后,公元一八三○年又出现琴酒添加苦味药草的饮用方式。自此,以琴酒作为基酒,添加威末酒(Vermut,白葡萄酒加苦艾所调配的酒)的马丁尼等各式各样鸡尾酒不断诞生,琴酒予人的印象从此改变。这也是琴酒第三度人生的开始。公元一九二○年代禁酒法令下的美国,鸡尾酒成为掩人耳目的喝酒方式。无色、又能与任何饮料相配的琴酒,实在是最佳的鸡尾酒基酒。由此,琴酒又在美国发展出崭新的人生。因而有人说:「荷兰人诞生了琴酒,英国人精炼了琴酒,美国人则赋予琴酒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