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甚关注中国白酒(主要是不懂)的我,近期有点“好事”地搞了一点白酒的话题,算是给白酒添乱了。看热闹的不嫌事大,今天再搞一个话题——关于中国白酒入桶(橡木桶)陈年一事。
泸州老窖董事长刘淼考察法国圣哥安橡木桶工厂
所谓中国白酒入桶,就是将白酒装入橡木桶陈年。用橡木桶陈年蒸馏烈酒,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世界八大烈酒(其中日本清酒是否列为烈酒存在极大争议)中,棕色烈酒(威士忌、白兰地、朗姆酒、龙舌兰、部分金酒)均是通过橡木桶陈年的,不管是颜色还是风味,橡木桶陈年贡献巨大,无可替代。
但对于中国白酒来说,入桶(橡木桶)陈年绝对是个新鲜事,甚至有点离经叛道。
因为,同为蒸馏烈酒,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是最复杂的,其特有的制曲技术、复式糖化发酵工艺、甑桶蒸馏技术等方面独具一格。与其他烈酒不同的是,白酒是唯一主动加入霉菌(酒曲)参与发酵的品种。酒曲酿造使白酒中含有大量的醛类,醛类和醇类发生酯化反应,又产生很多脂类。同时由于白酒是开放式生产,自然发酵,参与的微生物比较多,因此中国白酒拥有不同于其他蒸馏酒大类的浓郁香味和除酒精与水之外的大量其他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白酒的风味有着决定性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中国白酒浓郁复杂精细,同时又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使得白酒不适合入桶陈年,因为橡木桶较强的吸附效应会吸附掉很多微量元素,最重要的是橡木桶强劲的风味溢出效应会掩盖甚至破坏中国白酒独有的浓郁香气(不管是酱香、浓香、清香还是其他香型)。
但可能是囿于同行竞争和消费断代的巨大压力,或者是囿于国外洋酒的加速涌入的巨大压力,国内有的白酒厂商或是“急病乱投医”或是主动变革创新——将中国传统白酒装入橡木桶陈年!
2015年,国内“浓香鼻祖”泸州老窖率先推出百调橡木桶陈酿白酒,首创陶坛与橡木桶双容器储藏,双年份酿造,据说还开创了橡木桶陈酿白酒品类先河。为了推进橡木桶陈酿白酒的研究,泸州老窖还成立了中国橡木桶首批专家组,看来是要往白酒入桶方向狠干一番。
泸州老窖将经过自家的浓香型白酒注入法国橡木桶中陈酿达12个月。橡木桶是由法国知名制桶厂——圣哥安公司提供的。经过橡木桶陈年,泸州老窖的白色变成了迷人的琥珀色(从颜色上更具国际范了),据说风味也从经典的窖香与粮香,增加了橡木桶赋予的木质、香草、奶油、巧克力等馥郁芬芳,香味更丰富,口感更加柔润。
老牌酒厂这么干,新生酒厂就更没有顾忌了。2014年才建成投产的龙洄酒庄,在2016年酒博会年推出自己的45度龙鉴橡木桶陈藏浓香型白酒。
青海天佑德推出的橡木青稞酒,更是将青稞基酒盛放于美国雪莉橡木桶进行3年的熟成。
经法国橡木桶陈年12个月的泸州老窖变成什么味道,因为没有喝过不得而知,但盛放于美国雪莉橡木桶进行3年的熟成的青稞酒,我个人更愿意把它归纳为中国威士忌而不是中国白酒。
泸州老窖所进行的所谓创新能否开创中国白酒的新品类或新方向,还不得而知,但2015年获得中国酒业协会新品类TOP10青酌奖、2017年先后获得英国IWSC国际葡萄酒暨烈酒大赛杰出银奖以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金奖,似乎可以证明中国白酒的创新突破,符合世界烈酒市场消费趋势。
看来中国白酒入桶陈年不是行不行的问题。
2017年泸州老窖曾将固态发酵的52%浓香型白酒分别贮存于新旧橡木桶进行为期4个月的陈酿实验。试验结果表明:白酒的醇类物质变化很小、脂类物质无明显变化;新橡木桶白酒的糠醛增加明显;新旧橡木桶贮存后乙缩醛均呈现下降趋势,乙醛有所降低。
当然,这只是4个月的实验,还不得而知12个月或更长时间会发生什么变化 。根据苏格兰的相关研究,橡木桶给予威士忌的变化在前3年是最大的,速率也是最快的。
目前中国白酒入桶陈年是要不要的问题。
关于中国白酒要不要入桶陈年的问题,我是行外人,这里不便作建议。但从白兰地和威士忌的发展历史 上可以看出,数次巨大的变革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是白兰地和威士忌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性烈酒的重要原因。对于急欲拓展国际市场的中国白酒来说,在风格和口感等方面作更多的创新或尝试,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如果橡木桶陈年白酒能够成为中国白酒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楔子,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