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我们出生啦!

作者:华夏酒报 更新时间:2022-08-24 13:19 阅读:892

1989年,我们出生啦!


1989年,我们出生啦!


1989年6月,在位于烟台新闻中心的小平房里,一群干劲十足的年轻人,与时任《华夏酒报》总编辑董有震一道,踏上了创办中国唯一一份酒类报纸的征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代代的酒报人,守候着一份初心,怀揣着一份敬畏,为推动酒业的发展,奉献些许微薄之力。


《华夏酒报》为什么诞生在烟台?


“当编辑完这期报纸,将清样送交工厂付印的时候,甚至当手捧这张散发着浓郁油墨香味的报纸的时候,我们心里是惴惴不安的。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棵新萌的幼芽是否对您的工作与生活有所帮助,它是否会受到读者朋友的欢迎。”在1989年6月28日《华夏酒报》试刊词上,酒报人用“惴惴不安”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并用“应运而生”来概括《华夏酒报》为何与烟台结缘。


作为中国葡萄酒工业的发祥地和山东省最早对外开放口岸之一,烟台葡萄酒产业的勃兴要追溯到清末爱国华侨张弼士的投资办厂、兴建葡园。1891年,应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之邀,张弼士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开发矿山事宜。了解到此地靠山面海,气候湿润,土质肥美,具备种植酿酒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天然条件后,1892年,张弼士拿出300万两白银,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葡萄酿酒公司——张裕酿酒公司。由于烟台当地葡萄品种不多,张弼士先后从欧美国家引进124个品种约120万株葡萄苗,经过反复试验,并与国产葡萄嫁接,终于栽培出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酿酒葡萄。


到20世纪80年代,烟台的葡萄园随处可见,成为我国最大的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基地。1985年,中国翻译家协会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会议,其间,几位专家在参观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之后向烟台市委建议,在烟台创办一张酒行业方面的专业报纸。由于当时时机尚不成熟,这件事就搁置下来。两年后,张裕公司在1987年的国际评酒会上,一举夺得了三枚金牌和一枚银牌。在这次会议上,烟台市被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OIV)命名为“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成为亚洲迄今为止惟一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和酿酒行业的专家、学者再次给烟台市委写信,建议烟台尽快创办一张酒类行业报纸,架起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交流的平台。


1988年,从烟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岗位上退休后,时年60岁的董有震挑上了创办《华夏酒报》的重担。为了报纸的早日出版,董有震多次坐一天一夜的绿皮车,到北京联系《华夏酒报》创刊事宜;跑协会、访专家、联系酒企……成了董老的日常。


奔赴一线,汇聚酒企声音


1988年7月30日,山东省新闻出版局下发(88)鲁新出字第88号,同意创办《华夏酒报》,当时为内部发行,对开4版,周报发行。1989年2月4日,中共山东烟台市委下发烟发[1989]12号文,同意设立华夏酒报社。2月17日,中共烟台市委下发烟任[1989]6号文,聘任董有震同志为《华夏酒报》总编辑,开始了《华夏酒报》的创办历程。


1989年6月28日和7月28日,《华夏酒报》出版了两期试刊号,向全国各地酿酒行业管理部门和酿酒企业寄赠,受到了大家的欢迎。1989年10月3日,《华夏酒报》正式创刊,逢周二出版。当时的版面安排是,一版为要闻,二版为生产、销售、消费综合新闻,三版为理论、科技,四版为国际酒业、酒文化副刊。


“为酒类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服务”是《华夏酒报》创办的初衷,“我们的心愿,是通过大众传播工具——《华夏酒报》,准确及时地传递全国酒类信息,为我国酿酒事业的发展,为中国酒进入世界市场,为弘扬中国酒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


从创刊之日起,《华夏酒报》就创建了精干有素的记者团队,“奔赴一线,汇聚一线酒企的声音”。当时,交通不便、通讯不畅,酒厂大多处在较为偏远的地区,记者出外采访一去一回基本上就是一个多月,靠打电话、写信向家里报平安,但这都阻碍不了他们第一时间将酒业生产、销售、消费的一手资讯及时反馈到编辑部,向全国的读者传递酒业的最新动态。


1989年,我们出生啦!


分享酒业经验,提振行业信心


1989年,名酒发展进入了一个“关口”。当时,10年的改革开放让经济发展、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均得到大幅提升,但同时也出现了社会整体消费增长过快和一部分人追求高消费的倾向。为了调节生产,抑制过高的消费和需求,缓解供求之间的矛盾,增加财政收入,打击黑市交易,1988年7月16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做好放开名烟名酒价格提高部分烟酒价格工作的通知》(国发〔1988〕44号)文件,国务院决定放开十三种名烟和十三种名酒价格,同时提高部分高中档卷烟和粮食酿酒的价格。随后,国家物价局公布了茅台、五粮液、泸州特曲、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西凤、汾酒、古井贡酒、洋河大曲、双沟大曲、董酒、特制黄鹤楼等十三种全国名白酒价格调整的方案和要求。


对于名酒价格,国家也下发了国家名酒的计税基准价,要求企业不能随意降价。“名酒价格放开以来,市场曾一度出现较大波动,名酒由畅销变为平销,甚至滞销。”古井贡酒厂在1989年采取“降度降价”的策略进行应对,绕开当时基础税较高的制度限制,提前拉低价格,客观上迎合了当时民间消费水平不高又希望喝到好酒(名酒)的需求,获得空前成功。创刊之初的《华夏酒报》对古井贡酒厂这一举措进行了详细报道,在行业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除了古井贡酒厂外,《华夏酒报》还刊发了不少名酒企业在当时的新举措。诸如,在1989年10月3日刊发的《西凤酒质优价廉,销路畅形势喜人》一文就提到,西凤首先调整了产品结构,改进包装装潢,扩大生产群众喜爱的低度酒、小包装、异形瓶等系列产品。4月,他们又把西凤酒的产地零售价降到每500毫升13元,西凤大曲的产地零售价降为5.2元。同理,厂里还成立了市场开放领导小组和对外经贸小组,将销售市场定人包干,划片经营,在国内80多个大中城市成立专营和信息网点……为帮助名酒企业摆脱销售困境,《华夏酒报》刊发了《四川郎酒厂首创“保值销售法”》一文,文章指出,在成都举办的全国糖酒秋交会上,郎酒备受青睐,是因为实行了为商家解除后顾之忧的“保值销售法”,郎酒厂根据保值储蓄的原理,创造了保值销售法,即郎酒售给商家后,如再遇国家政策性价格下浮,厂方承担签订协议的经销单位库存郎酒的差价损失。


分享酒业经验,提振行业信心,成为1989年创刊之初的《华夏酒报》的责任和担当。《华夏酒报》在1989年11月7日刊登的《名酒市场将会日趋活跃》一文中提出,“消费者多层次、多档次、个性化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结构正在形成,品质优良、瓶型秀雅、设计新颖、价格适中的产品将成为今后销售的主流。”30年前,这一消费走势的观点预测,于今天的酒业消费而言,堪称“神预言”了。


- THE END -


1989年,我们出生啦!


大数据揭秘


最完整的酒业地图


不同角度、不同层面


回顾与梳理


集聚学者、协会、专家、企业等各方力量


对中国酒业的历史以及未来


进行客观的解读与分析


1989年,我们出生啦!


更多酒业要闻


1989年,我们出生啦!


版权声明


投稿合作:390275157@qq.com


广告合作:t390275157 (微信)


欢迎添加微信与我们保持互动


1989年,我们出生啦!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