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知酒僧”,都是与酒相关的原创文章。
过去这一个月,一切尚还过得去。
茅台的价格基本稳住了,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大幅波动,反倒是其他二三线上市酒企压力越来越大,终端疲软,出货不力,酒厂为了挺股价,馊主意怕是会层出不穷。
从一季度酒企发布的财报来看,日子还算潇洒,但也能看出来财务人员的工作量着实不低,得精通辗转腾挪之术。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前三依然是茅台、五粮液和洋河,而老四和老五的年报、季报对比一看,则显得玄机重重,不知道你们更愿意相信泸州老窖的财报,还是更愿意相信汾酒的财报?
可以预期的是,接下来他们的报表可能就没那么好看了,因为能挪用的数字不多了。
前段时间五粮液调整指导价算是情理之中,既不伤筋也不动骨,但没想到没有股价压力的郎酒比别人还急不可耐,青花郎雄赳赳气昂昂地涨了一百块出厂价,把酒商弄得一脸错愕:九百多都卖不动,还涨?
可惜水涨船不高,不但没能势如破竹,就连去年价格硬挺的金樽宝封坛酒,今年也跌破了一千二。
想来也是,这些重担都压在了船身上,吃水更深了,再这么玩下去要沉了。下游渠道能做的事无非是泄洪和抛货,一边把水位降一降,一边承受损失把货往水里扔一点儿。
有个很明显的现象,很久没听说哪个知名酒厂加大力度查窜货了,电商挂牌价格整体来说也在降,只是幅度小而不显。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秋冬水冷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把白酒看作江水,那包材厂倒也可以算作是在江中扎猛子的鸭子,这里的“鸭子”没有恶意,就是个比喻。
据说很多包材厂已经没有订单了,比起早先热火朝天开足马力生产酒瓶、标签、纸盒、纸箱,现在的订单断崖式下滑,作坊、车间蒙尘了。管中窥豹,由此也可见一斑。
五粮液的终端价持续在跌,电商渠道的普五在千元以下成了常态,经典五粮液也不断降价,有些线下酒商的出货价已经到了一千六百多,与国窖中国品味相似。
产自新疆的伊力特,被称作塞外五粮液,从第一版天梯图就想把这酒排进去,但一直到了去年这版才正式把伊力蓝王放了进去,酒体强度足,但细腻度略逊,有点粗犷的糙感,黄王品质略好,价格也高一丢丢,能否爱上这类酒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偏好。与武陵酒相似,价格稳定,此酒无漏。
既然讲到了酒体强度,不得不说与浓香相比,酱香非但毫无优势,反而存在先天不足。因工艺所致,其各个轮次馏酒度数通常不会高于55度,与浓香动辄70多度的酒头没法比。想要表现出极致的力道和层次,度数是绕不开的元素,但浓香的缺陷在于其优酒率低。想要体验真正的好酒,大厂顶尖高度酒称得上是赏心悦目,走到极致的浓香、清香都很纯粹。
潭酒张罗着涨价有一阵子了,但这种逆势而为的做法注定不会成功。潭酒这两年为什么较为受宠?就是站在酱香风口主打性价比,在别的酱酒价格一飞冲天名不副实的衬托下,潭酒明确年份比例,同质低价,狠狠地圈了一波,等他们想要走高级路线时,消费者大概率要扭头就走。
白酒讲究的是酒质和品牌,价格与后者关系更大,爱酒的人会多关注酒质,喝酒的人更在乎品牌。潭酒的卖点是什么呢?酒质比它好的大有人在,品牌更逊多筹,脱离了性价比,马上就能体会到什么叫红颜未老恩先断。
很长一段时间里,茅台系列酒的价格都是灰色的,意思就是价格虚高,不推荐购买。随着行情冷却,有部分酒款可以阳转阴结束隔离了。
这段时间我在家关傻了,也没心思去关心点什么,对白酒的关注远没有怎么能不用下楼做核酸来得重要。
但对于一些从业者认为的疫后报复性消费,我认为这是个天真的幻想,一二三产都在吃土,谁去报复性消费?口袋紧,腰身瘦,不少人的裤腰带都要打新孔了。
此处又要笑侃郎酒了,他们提高了出厂价,终端反应却不再像往常那样利于经销商出货,价格起不来不说,反而在跌。
酒厂过去几年有个屡试不爽的招数,通过提高出厂价来实现出货。譬如一款酒之前300块出厂价,经销商卖320块,算上返点,再套点费用,去掉经营成本,经销商多少还能赚点儿,只是出货速度慢,库存积压,资金压力大,每个季度打款积极性自然也就不高了。
那么这时候把出厂价提到330块,经销商积压的库存就容易处理多了。按320块出货,价格倒挂自然要好卖些,哪怕加10块出货,也比之前320块的时候容易卖些,利润还更高了,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放之四海而皆准,被商家拿捏得死死的。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这一次他们似乎是失算了,因为这个损招在行情好的时候有用,行情不好的时候就自讨没趣了。顺道坑了那些出货顺畅的经销商,他们承担更高的成本,卖着更低的价格。
很多经销商都是做了几十年的酒水生意,历史经验告诉他们要扛一扛,扛过去了就有机会翻身,起码2015年之后证明过这一点。但也有人嗅觉灵敏些,他们察觉到了环境的变化,不说酒厂过河拆桥那些名场面,单单是越来越透明的行情让他们某段时间遭遇的亏损很可能就再也没机会补回来。
“逃离”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常态,愿意折腾的人在减少。这是好事吗?显然不是。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很多人问现在是不是到了抄底囤酒的好时候?我觉得为时尚早。换句话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最好的囤货时机,这一切完全取决于需求,这时候只要买些你现时用得着的酒就够了,除非价格特别合适,不然任何时候都没必要过量囤货。
我家里的酒算多的,瓶瓶罐罐的高中低档酒倒出来论吨计,很多酒买来塞得太深了,自己都不记得了,但像我这种对酒较为狂热的人终究是少数,并且我也相信我这辈子根本喝不完买的那些酒。
我是反面教材,不要学我。
很多酒我并不是因为对它感兴趣而买,有一小部分酒是我写这个公众号后倒逼着自己去了解。这几年接触的新酒,八成以上解惑后都是索然无味的。
本期新增了几款非大流通酒款,其中彩釉珍品的行情走低,未来有可能像精品一样跌破官价,在《聊聊行情、汾酒和茅台》讲起这款酒,酒质很好,介于精品和十五年之间,但比起生肖酒,行情价差不足,单价却更高,试图抢到官价再转售套利不是个好选择。
原本还想加一款手工班大师版,但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我迄今还没买到这款酒,迟迟不能解惑。没找到好渠道不说,哪怕找到了也寄不进来,只能等等再等等了。梦之蓝封坛酒我没有加进来,酒是好酒,68度值得一喝,老款我以前买了些,2022年的暂时不考虑入手了。
哪怕前文我鞭笞了郎酒,可在金樽宝封坛酒跌破1200块之后,我觉得这酒是可以考虑的。
我对青花郎的体验不算好,并觉得酒质在过去两三年一直走下坡路,但金樽宝、红运郎、青云郎遇到合适的价格可以买,风格迥异于茅系的高端酱香。百年郎没好价,七八千的斤价就不列入表格了。
大约一个月前买了点正装汾酒青花50,几箱酒到现在还没收到货,价格不贵,可惜正装55度,不如小二两65度带劲。入手价格比彩釉珍品茅台便宜,酒质比后者强。
有一条经验之谈,不全对,能反应大概趋势,那就是超过1500块的酒,同价位的大厂高端清香和浓香相对来说要优于酱香。如果具体点儿讲,就是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的顶尖酒要优于同价位的茅台、习酒、郎酒等。当然,价格是指我们通常能买到的价格,而不是虚高的指导价。
这点对于不同香型爱好者来说肯定与实际体验有出入,仅供各位参考。
欢迎、感谢关注知酒僧,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