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年前,一位名叫唐蒙的大汉使者出使南越国,也就是如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唐蒙将此地构酱酒带回长安,汉武帝饮而“甘美之”,并留下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茅台酒自此正式走出深山,并作为朝廷贡品享誉于世。
八百多年来,酱香酒随着茅台在华夏白酒界一哥地位的巩固,逐渐成为十二香型中当之无愧的“顶流”。
近几十年,无数酒厂汇集于茅台镇这个中国酱酒圣地,几乎占领了此地每一个角落,极尽挖掘、利用着茅台镇已散发近千年的神秘力量。
在这小小的茅台镇7.5平方公里核心产区,到底蕴藏着怎样的能量,引无数沽酒人竞折腰?
细观位于其中的玉壶台酒厂,我们可以找到全部答案。
和茅台酒厂一样,玉壶台酒厂的前身——播州烧坊也已沿着历史长河漂游数百年。播州即古时遵义,茅台镇所在地市。
当清朝时期“偈盛烧房”将其产酒正式定名为茅台酒之时,世代酿酒为生的焦氏也于乾隆年间在茅台镇开设了播州酿酒烧坊。2008年,播州酿酒烧坊更名播州酒厂,也就是今天的玉壶台酒厂。
数百年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真理得到印证,酱香酒的芬芳从西南一隅飘出,充盈着整个神州。
无上的品质必然催生无尽的需求,全国各地酱香酒的需求量一增再增,价格也水涨船高。
无数沽酒人有取经、效仿之意,想让酱香酒厂在各地生根发芽,结出一样的硕果。
茅台酒也曾尝试让酒厂走出这7.5公里核心产区,效果却不尽人意。
不同的是,玉壶台酒厂任外界沧海桑田,始终抱朴守拙,未曾对酿酒的苛刻环境有过一丝妥协。因为这里的酿酒人深知,他们世代坚守的这片酿酒圣地,有着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
首先是云贵地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造就的炎热潮湿的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菌群。离开了这里,就离开了粮食熟化、发酵的最佳温度和湿度,也离开了守护着茅台镇的神秘微生物们。
如果以上所说是茅台镇酿酒之天时,那地利则是这封闭的河谷地域了。
茅台镇四面环山,一水中流,地处河谷地带,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如此一来,微生物群系很少会受大风影响,而是安稳于此,历经近唐宋以来两千年的酿酒活动驯化和自然筛选。
除却天时地利,玉壶台酿酒人所坚守的,还有受土壤、水分等因素而产生的独特酿酒原料:红缨子糯高粱。
仁怀当地红缨子糯高粱颗粒坚实、饱满、均匀,干燥,粒小皮厚,具有耐蒸煮、耐翻拌的特性。其所含淀粉中,支链淀粉占比达90%以上,易于淀粉糊化,更利于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再加上糯高粱中的高单宁含量,使得酒体中的丁香酸、丁香醛等芳香物质丰富,能让酒体风味更为丰满。
玉壶台酒厂的选粮原则是只用本地糯红高粱,保证了酿酒品质的同时,也限制了酒厂的产量、增加了酿酒的成本。
世人皆知离开茅台镇酿不出飞天茅台,同样的道理,离开茅台镇也酿不出优质酱酒。
正是这个可以一言以概之的原因,无数酒企争相抢占茅台镇的珍稀资源。
也正是这个原因,玉壶台酒厂才于繁华之中坚持不扩产,不改匠心酿酒、本心沽酒、初心可鉴的价值观。
除了对核心产区的坚持外,玉壶台对于“不搞新工艺”的执着,亦有可贵之处。这其中,就是另外一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