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是一个推杯换盏、你来我往、打太极的过程。
不是人人都如李白斗酒十千,如武松18碗酒下肚还不醉。
酒量一般的前提下,如何科学的喝酒还不易醉并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呢?
//
先来搞明白饮酒到醒酒,也就是乙醇(酒精)进入人体到分解排除体外的过程。
简单来说,分为两个环节:
01
乙醇被口腔、食管、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
胃大约吸收20%,小肠大约吸收80%。
5分钟以后,乙醇开始进入血液。
02
血液中的乙醇,由肝脏分泌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以及P450代谢酶等三种酶将95%的乙醇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除体外。
余下5%的乙醇直接通过排尿、呼吸、出汗排出体外。
从逻辑上看,如果想降低醉酒程度,只需做到:
1.减缓肠胃对乙醇的吸收速度
2.提高肝脏酶对于乙醇的分解能力
但现代科学表明,肝脏中的这三种解酒酶的总量和活性是基因决定的,任何外部物质都无法促进其增加,即基因决定了你的酒量,无论如何都只有接受自己的酒量天花板。
因此要醉得慢,只有第一种办法,减缓肠胃对乙醇的吸收速度。在单位时间里,让进入血液的乙醇低于肝脏中酶分解的阈值,让肝脏从容不迫地、更全面的一一解决这些乙醇,减少乙醇影响大脑和神经的概率。
这个过程可以想象成植物大战僵尸,目前的战况是你只有三个向日葵在不断产生能量,僵尸在源源不断的攻入领地,僵尸来得又快又猛,能量自然不抵,可若使用了寒冰射手,就能短暂的冻住敌人,争取战机,拖延时间,就能分批次的消灭敌人。
了解了醉酒的原理,那如何帮助肝脏解压呢?
『1.多喝水』
稀释胃内酒精的浓度,及时补充身体里面因酒精代谢所流失的水分,最好是喝一口酒喝一大口水。很多人喝酒的时候,都会这样,酒杯旁边放着一杯水,这种一看就知道是喝酒的老江湖了。
注意,是水,不是带气泡的水或饮料,更不能与啤酒、红酒混饮。
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到胃运动,气泡也会增大乙醇与胃壁的接触面积,会加速乙醇的吸收。
据《中国中医药咨询》刊登的研究结果,某医院对53例酒精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如图:
图源网络
混饮比单一喝一种酒醉得更快。
另外,还有喝茶、蜂蜜水解酒的说法,都不太靠谱。
喝茶会加重上面三种解酒酶中的其中P450代谢酶的工作负担,降低解酒的效率。
P450代谢酶,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不仅能代谢乙醇,茶里的茶碱、咖啡因、氯雷他定、红霉素等等都是在它的射程之内,而蜂蜜水只是因为其中富含单糖能够帮助血液补充糖元,缓解无力疲乏的酒精性低血糖症状,使身体感觉舒服一些,跟解酒没有太大的关系。
『2.多吃固体食物』
尤其是植物性的食物,这些食物能吸收包裹酒精,降低胃内酒精的浓度,同时减少与胃黏膜的接触,起到了延长小肠吸收酒精的作用。
俗话说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可吃菜比吃肉好。
因为肉类所含的脂肪、蛋白质等也是由肝脏分解的,它会加重肝脏的工作负担,分解酒精还要兼顾这些元素。
喝酒前也可以吃一些谷物杂粮等富含维生素B族类的食物,比如喝酒前吃一碗大白米饭能维持神经功能不易被酒精麻醉。
『3.控制饮酒的节奏』
真正的喝酒高手都是深藏不漏,浅斟低唱。
天然酿造的纯粮食白酒相比于红酒、威士忌、啤酒来说,有醉的快醒得快的特点。
一旦感觉到有些醉意,就寻个几分钟缓冲一下,让酒精通过呼吸散发出去,也给身体的酶分解乙醇留时间,你的醉意便会缓缓的消退。
//
酒桌上,留意谁喝酒有以上三点。这个人一般酒量不高,但确是懂喝酒的高手、内行。
在酒量被基因决定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饮酒的节奏、科学搭配饮食来延长喝酒的战斗力,酒量一般的都给我学起来!
封面图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了解更多酒业专业文化知识,关注公号“天下纯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