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吗?中国为了酿出第一瓶葡萄酒,死了1个酿酒师,死1个总经理

作者:知味 更新时间:2022-12-12 09:03 阅读:266

书接上回,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清廷要员王文韶亲自签批了该公司营业准照,光绪皇帝的老师、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和亲笔为公司题写厂名。


容易吗?中国为了酿出第一瓶葡萄酒,死了1个酿酒师,死1个总经理


一波三折的酒厂


建设酒厂自然没有法国领事说得那么容易,这一点张弼士比谁都清楚。投资买地之初,他就开始积极物色能够管理现代酒厂的酿酒师了。


1893年,张弼士经过朋友的推荐,认识了一位英籍酿酒师。据说此人水平很好,在业内还颇有名气。张先生非常开心,立刻请对方带着设备前往烟台实地考察。可惜,这位酿酒师虽然水平好,但命太苦。他在路上牙疼发作,在上海拔牙时又遇到庸医,引发了严重的后续感染。尚未踏足山东,就不治身亡了。


出师不利的张弼士先生没有气馁,第二年,经他的德国医生推荐,张先生认识了一位旅居新加坡的荷兰籍酿酒师。简单打听查问后,这位酿酒师也的确是科班出身。张弼士先生赶紧安排他前往烟台开始考察工作。1895年,第一批酿好的样品被寄往新加坡,由张弼士请专业人士鉴定。结果喜忧参半,喜的是,气候条件应该是可以酿酒的,生疑的是,这些样品不仅葡萄摘的太早了,发酵也不彻底…


心里存疑的张先生多方打听,最终找到了这个酿酒师在亚洲经商的舅舅。这位舅舅一见面就把侄子卖了——那位老兄在荷兰不过做过几年酒商,酿酒方面连皮毛都谈不上。


当然,要是两次失利就让张弼士收手,他就不是南洋第一富商了。轰走了上一位骗子后,他更加小心的寻觅继任者,这次他用上了中国人的老办法——看家世。甭管你拿没拿过证书了,家里必须祖上都是酿酒师才行。老祖宗的法子确实是有用的,这次,一位出身酿酒世家的奥地利籍酿酒师哇务找到了张弼士。(哇务本名拼法不详,张裕资料中多写作拔保…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纪念拔牙丧命的第一任)


1896年,为了防止意外再发生,张弼士亲自陪同这位酿酒师来到山东。事实证明,这次他选人选对了。熟悉酿酒的哇务很快给了张弼士三条建议:买地、种葡萄、修酒窖。


容易吗?中国为了酿出第一瓶葡萄酒,死了1个酿酒师,死1个总经理


张裕第一批骨干成员,最后两人为张裕第一任总经理张成卿(张弼士侄子,清朝四品咨政大夫,因积劳成疾死于任上)和第一任酿酒师拔保


买地容易,盛宣怀包票都打了,很快几百亩土地到手。修酒窖稍微麻烦了点,因为靠近海边,为了防止渗水问题做了不少工作(前后修造共用14年完成)。但最麻烦的,还是种葡萄。哇务告诉张弼士,烟台本地葡萄虽多,只有个别一两种可以酿酒,还风味一般。要想酿出高品质葡萄酒,必须进口欧洲的品种。


这是比摸着石头过河更艰苦的尝试,作为开天辟地头一批在山东种植欧洲酿酒葡萄的人,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资料(此前有美国人少量试种美国葡萄作为水果)。当然,张先生的办法很简单,没经验?那就用钱砸出经验来——


1896年冬,张弼士发函给维也纳的朋友,委托代购40万株葡萄苗木。1897年到港,当年栽种,存活率仅30%。同年冬,再购50万株葡萄苗木,栽种后出现生长缓慢等不良现象。1901年,再购3万株,第二年成活率最终高达9成…1903年,经过反复对比尝试,酒厂人员在嫁接葡萄藤上取得显著成果,最终存活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短短几句话,背后的关系疏通、采购、人工、损耗,即使在今天都令人咂舌。当年耗费之巨,可想而知。


容易吗?中国为了酿出第一瓶葡萄酒,死了1个酿酒师,死1个总经理


硕果仅存的张裕


1912年,宣统退位,统治中国历时268年的清王朝正式成为历史。至此,张弼士手中的商业帝国前后累计在中国投资兴办和筹备的实业达17家,总耗费达到白银数千万两。除张裕外,其余16家全数覆灭。这位商人的报国之举,最终也没能挽救这个腐朽透顶的王朝。


1914年,经民国政府工商部注册,张裕葡萄酒正式发售,首批产品为“双骐麟”红白葡萄酒和张裕白兰地。年逾古稀的张弼士开心的不得了,一有机会就带着亲信跑到北京各大酒楼,张口就要点张裕白兰地和葡萄酒。当侍者把酒送来倒好后,他还不让侍者走开。缠着侍者问“你喝过这酒吗?我走遍天下都没喝过这样的好酒——举世无双的好酒!来,尝尝看!”直到对方满满地喝完一杯才放人离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容易吗?中国为了酿出第一瓶葡萄酒,死了1个酿酒师,死1个总经理


北洋时期,着西式服装的张弼士


1915年,袁世凯委派张弼士为中国事业考察团团长,赴美考察。当时张弼士已身体多有不便,家人担心他远渡重洋,特地请人帮他算了一卦。结果大不祥,“两年之内,张家必见孝服”。即使如此,张弼士也毅然前往。在美国期间,张弼士听说旧金山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要举办万国博览会,遴选各国商品,特地抽空携张裕酒样参加…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吧?


颁奖典礼上,这个已经75岁的老人含着热泪频频亲吻获奖的酒瓶。他还在旧金山侨团的庆功会上说过:“承蒙诸位好意,这算不得什么。在这盛大的酒宴当中,一眼望去,锦绣华堂,全是令人自豪的东西:一件是早就世界驰名的中国大菜,一件是享誉环球的瓷器,摆满整个大厅;还有一件是这新近获得金牌的中国名酒,都是举世无双的东西。唐人是了不起的,只要发奋图强,后来居上,祖家的产品都要成为世界名牌。”


(后两段为李松庵先生采访张氏后人记录的口述,在此特别感谢。巴拿马大奖赛颁奖牌数量非常之多,但送选产品更是数量惊人。能在1915年获奖,对当时的国人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


1916年,旅途归来的张弼士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他崛起的巴达维亚。


容易吗?中国为了酿出第一瓶葡萄酒,死了1个酿酒师,死1个总经理


张裕公司的广告,此时的署名为主任张剑豪,张弼士的四子。早年因为和军阀曹锟之子烧钱争抢妓女轰动一时,由于挥霍无度,没多久就将自己继承的偌大家业败个精光。


可叹一代奇商的直系儿女却多不成器,张氏的商业帝国在他走后30年便冰消瓦解。他国内长房儿子张秩捃能力有限、刚愎自用,企业亏损连连、债台高筑,后来更是错将酒厂全盘出租。1931年,为了骗取贷款,当时管理者纵容大火将张裕主体几乎烧为平地,随即以修缮为名骗取贷款挥霍。1934年,因无法偿还贷款,中国银行接管酒厂……张弼士的心血,一度成为昙花一现。


而对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百年耕耘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彩蛋


不太会说话的张弼士


好了,一如既往地再提点收集资料时看到的花边故事。很有趣的,从史料上来看张弼士先生是个直人。


这里“直”不是说取向,而是他的性格。从手头的史料来看,尽管办事上手腕颇高,张弼士先生说话时却不会拐弯的,想到哪说到哪,从来不打草稿。


清代掌故汇编《清稗类钞》就有一则记载:


李鸿章出任粤督的时候,听闻张弼士也在广东筹备粤汉铁路,特别抽时间请他一叙。见面时,李鸿章非常客气的向张弼士请教振兴广东经济的办法。当时李虽然暂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务上退下来,但仍称得上当朝第一重臣,张弼士之前兴办酒厂也多有关照。然而,对他的提问,张先生的回答却让人震惊——


“办法很多,光空谈没用”(兴利事甚多,第空谈无益耳)。


从各种史料中看,李鸿章的脾气是非常好的。面对这种非常冒犯的回答,他仍然非常客气的再三请教,张先生这才侃侃而谈。他提到一样不起眼的东西其实大有商机——铁钉。当时,广东全省的土木建设,乃至大小木器、木箱,使用的都是进口的洋钉。依靠广东市场,随便一家香港的小制钉厂就能大发其利。国内铁矿丰富,人工便宜,如果自建制钉厂,利润将轻轻松松达到他人的几倍…总之,张先生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一番话说的头头是道,很让李动心(言之滔滔,文忠喜之)。当即就表示要拨款,想请张弼士主持建设制钉厂。好,更牛的来了:


不行、不干、不挣钱。(张乃力辞,询其故,则以不能获利对)


拒绝的三连击!前一刻掷地有声,大讲空谈不如实干;结果给你实干立刻吃了吐,这就真是拿当朝第一重臣开涮了。万幸对方是李鸿章,这位以脾气好著称的名臣没动怒,只是问张先生为何回答自相矛盾。好了,如果此时张先生回一句我能力不足请另请高明,或者目前商务繁忙分身乏术照顾不周,都能对付一下,但他的回答再次让我震惊了:


加以折扣浮冒,种种积弊亏耗,尤不可以数计,如何能获利耶?(原文掷地有声,我就不废话了)


话虽然是给自己前后矛盾找理由,但就算大实话,也要分场合说。“折扣浮冒,积弊亏耗不可以数计”一字字落在洋务运动领袖人物的脸上,如同炸雷。更何况此刻李负责各类商务督办,本就是为了解决“积弊亏耗”。张先生此刻的发言早已经超过不留面子的程度了。当然,我说过,李鸿章脾气是非常好的,这位年事已高的老臣此刻只是苦笑着,称赞张弼士有啥说啥。(文忠以其言之切直也,笑颔之)


容易吗?中国为了酿出第一瓶葡萄酒,死了1个酿酒师,死1个总经理


李鸿章


不知道张先生当时是对李鸿章有什么意见,但他这种有啥说啥的事还真不少:


幼年被姑丈讥讽家贫,有“你若发达,我家灯笼倒挂”一说;他回乡第一件事就是派大队人马敲锣打鼓地送灯笼去。


得知德国客船不肯卖头等舱给中国人,盛怒下当众砸了慈禧御赐的花瓶。


偶遇不知名的英国人抨击国人不通学术,立刻要求打赌比赛经商,败者卧轨自杀。


见光绪不跪,不摘眼镜(以身体不适为由)。祭祖时还很得意地说,“我见皇上都不跪,想必列祖列宗也不会计较。”


被袁世凯特聘入约法议会和参议院时,用客家话对同席的广东官说“…我又不是阉猪的师傅,蹲在这守着这么一大窝猪干什么”。


但好玩的是,这种话术水准的张先生,只是个直人,并非粗人。他那种过人的睿智和气度才真让他口无遮拦的情况下,依然在脾气远不如李鸿章的张之洞、慈禧、袁世凯,乃至后来的其他北洋军阀面前全身而退。


很有韬略却有啥说啥,这种人不多,但也确实存在。秦末的范增、汉代的韩信、三国的祢衡、杨修,唐代的魏征、宋代的赵普、韩琦、明代的刘基、高拱……不过也能看出来,虽然很有手腕,但善终的比例也确实很低。


容易吗?中国为了酿出第一瓶葡萄酒,死了1个酿酒师,死1个总经理


这场盛会,爱酒的都想来


还有一个月风土大会要举行,这是一场值得专程飞来上海参加的葡萄酒盛会。


12月3-5日周末3天有很多精彩的活动,官方建议的参与方案:


+ 参加周六9小时风土大课


+ 参加周日80家名庄巅峰酒展


+ 选择1-3场周五/周日的顶级大师班


点击链接,查看往年风土大会高光时刻:历史性时刻!国际风土协会正式成立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