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神奈川县,有个清酒品牌,名叫“曾我の誉”,历史有过百年之久。这个牌子产量不大,名头却不小,尤其在每年的1月,都有很棒的销量。
“曾我の誉”,其实取名自日本历史上三大复仇事件之一的“曾我兄弟复仇事件”。
在1176年,伊豆地区的豪族工藤家族的后人之间发生了领土争端,其中一方的工藤祐经派手下去暗杀自己的堂叔伊东祐亲,此暗杀行动以打伤伊东祐亲、并杀死其儿子河津佑泰而结束。河津佑泰的遗孀则带着遗腹子改嫁了曾我祐信,后来生出一对双胞胎,便是曾我兄弟。
曾我兄弟长大后,立志为父报仇。彼时,他们的杀父仇人工藤祐经已经成为征夷大将军源赖朝的宠臣。1193年,源赖朝组织富士狩猎,工藤祐经随行。曾我兄弟找到了机会,在一个晚上潜入工藤祐经的住所,杀死了喝醉酒的他。两人被赶来的其他武士包围,虽然合力斩杀了10人,但兄长仍然当场被杀死;弟弟被活捉后,向源赖朝坦陈报仇的理由,虽然获得了同情,但最后仍然被处斩。
有史家解读此一事件,认为曾我兄弟为父报仇只是幌子,背后还有个大阴谋,有人想借他们的手除掉源赖朝。但是,为父报仇此一行为仍被民间传为佳话。
从此,后人在此地种植梅林作为纪念,据记载共有梅树3万5千棵,被称为“曾我梅林”。附近还有一条村庄改名为“曾我村”。
“曾我梅林”就在富士山脚下,现在成为不错的观光景点了。
后来的军记物语《曾我物语》便是根据曾我兄弟复仇的故事而写成。而从日本江户时代开始,能剧、浄瑠璃、歌舞伎、浮世絵等艺术形式,都有以此事件为题材的作品。江户城内的剧场更在每年正月都上演歌舞伎《曾我物》,在剧中,曾我兄弟同情百姓疾苦,仗义除奸,还有两兄弟与仇敌工藤对峙的场面。而在现代日本,这出歌舞伎更名为《寿曾我对面》,仍然在每年一月固定上演,已经成为表演仪式,由于剧情吸引人,又适合阖家观看,因此每次演出都引得观众大排长龙,出演曾我兄弟的演员也常常获得极高人气。
每年正月上演都会爆红的歌舞伎《寿曾我对面》。
曾我兄弟复仇事件发生以后,又过了数百年,神奈川县的石井酒造(就在“曾我村”附近),为自家生产的清酒取名为“曾我の誉”,蹭着“曾我兄弟复仇事件”的人气和人们的好感,销量竟然还不错。与日本传统的“三段酿造”不同,“曾我の誉”的很多产品都采用“四段酿造”,风味蛮特别的,至于是不是好喝,真是见仁见智。酒厂附近就有曾我兄弟的墓碑,每年5月28日(曾我兄弟复仇的日子),还会举行盛大的祭祀,缅怀这对兄弟。再加上酒厂就在富士山脚下,这里还成为了去富士山时可以顺带参观的景点了。
酒厂还用“曾我梅林”生产的梅子,做了一款梅子酒(好吧,味道其实无甚出彩的地方)。
曾我兄弟今日成为日本的历史Icon之一,背后是日本曾经以武立国的武士道精神底蕴。武士道的精华,一在复仇,一在切腹;前者杀人,后者自刎。复仇本来是没有法治的野蛮社会中才会诞生的一种对受害者的补偿正义;但在日本的战国、幕府时代,这不仅被当权者允许,而且亦为民间所称颂。
但比起蛮荒时代,日本式的复仇又有些不成文的规矩,比如:为被杀害的尊长报仇才叫复仇,为被杀害的晚辈报仇则不算;报仇可以请朋友助拳(日本叫“助大刀”),但杀死仇人的那一刀必须亲自动手;禁止重复报仇,即不可对复仇成功者进行报复;肯定报仇者的荣誉,但他仍然会受到法律或私刑的惩罚(比如曾我兄弟中的弟弟,被活捉后仍然斩首)。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最后一次广为传颂的报复事件发生在明治时代。臼井六郎是旧时代的士族后代(士族在彼时是反对明治维新的旧势力代表之一),他的全家在幕末维新时期被维新志士杀死。臼井六郎独自隐忍13年后,终于找到机会手刃仇人;他被捕后受到舆论同情,再加上原有的士族身份,因此罪减一等,由死刑改判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