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9月,季克良被分配到茅台酒厂工作,因为他是苏北人,语言障碍不少,生活也相当不习惯,当时茅台酒厂条件很差,他是克服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才坚持下来的。
他到厂时,恰是由轻工部周恒刚等有关专家组成的“茅台酒试点委员会”到厂,这次试点是对茅台酒的生产工艺进行探讨和总结,其中,季克良正好被安排在这个课题小组中,从此开始了他与茅台酒一生结缘的酿酒生涯。
1965年底,在四川泸州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名酒技术协作会上,茅台酒厂代表宣读了季克良整理总结科研小组的成果《我们是如何勾酒的》的论文,引起了大会强烈的反响和各厂家的高度重视。会后,各名酒厂家运用这一成果,根据各自的研究特点,在全国掀起了勾兑高潮,从而推动了全国白酒生产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1966年,在轻工部组织专家的两期试点中,专家提出了茅台酒堆积发酵“嫩点好”的结论,季克良首先对这一论点提出了质疑,后来,经过他多次的探索分析,提出了堆积发酵还是“老点好”的观点,季克良的这一观点得到了酿酒专家的一致认可,并纳入了茅台酒的生产操作规程。
面对白酒市场销量总体下滑的局面,茅台为什么能够逆势而上?
应该说,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真正树立了以市场为中心、视消费者为上帝的新观念,通过不断细分市场、切实尊重不同的消费需求、大规模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了档次分明、品种众多、风格各异的产品格局:不同规格、不同酒度的普通型茅台酒是满足消费需求的主体;15年、30年、50年、80年系列陈年茅台酒满足高端(顶级)消费需求;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面向中、低端酱香型白酒市场;*酒、茅台醇等适应习惯其他香型的人群;茅台干红、茅台啤酒、茅台不老酒等满足其他酒类消费的需求……
这中间,系列陈年茅台酒的成功开发,系统地开创了中国白酒高端“年份酒”的先河,取得了极大的市场成功。目前,陈年茅台酒已经在高端白酒消费市场上独领风骚,拥有了一个不断壮大的忠诚度极高的消费群体。许多业内人士和消费者都对茅台集团开发陈年茅台酒的科学和事实依据很感兴趣。而要告诉您一个真实的陈年茅台酒,必须溯本清源,从茅台酒的生产酿造工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