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不忙,我们来羞辱一种人吧。
很多人之所以选择去帮助别人,在起初并没有什么施恩图报的念头,但是农夫和蛇的故事却屡见不鲜。
1
我有一个认识多年的文化圈名人,曾经创造过国内某传统行业的奇迹,想当年生意做的风声水起,颇有领袖风范,当然免不了也四处传道受业解惑,在大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是时代从不会永远垂怜某一个人,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他的生意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一落千丈,遭遇了财政危机。于是他给我打电话,说借20万应急,20天内一定归还。一方面是他信誓旦旦的表达,一方面出于对同时生意人难免有周转困难的理解,我马上把钱转了过去。结果就是这二十万最后化成了若干个五千,在各种友好的沟通下,用了两年的时间,还剩下2万,他给我了一箱茅台酒,当时的市场价格是1500元/瓶,一箱共计6瓶,按照零售价折合9000元,此后再无下文,直到如今。
那段时间,我也不好意思问,也不好意思要,隔三差五还得问候一下,逢年过节还得送点礼品。生怕这个大债主身体不适,天天祈祷他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而他的朋友圈里展现的依然是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一会儿在日本看樱花,一会儿去了德国晒太阳,转发的内容都是极其正能量的信息,给人一种高大上的霸道总裁既视感。
我总是默默的点个赞,也不知道这样含蓄的羞辱他能不能感觉到。
2
曾经我也是有爱心的人,2005年的时候就对口扶持河北的贫困小学生。
同样的,在2006年我资助的某个孤儿大学生,跟我说,老师,我班同学都有手机、单反,我也想要。我说你现在重要的是学习,你的所学专业现在还不需要这些。
然后这孩子就再也不理我了。资助学生这件事我就停了10年。
可是出于某种情愫,2016年的时候,我又想资助两个高中贫困生一直到大学。
有人出钱,自然是好事,于是很快选定了两个高中生,其中一个读高三,家庭困难,母亲卧病,父亲没有正当职业,我去家访的时候,一家人眼泪汪汪。于是我按照当地最高学生生活标准,每年承担12000的费用,如果到了大学还有实际困难,还会继续帮助,毕业后我也可以帮忙安排实习。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眨眼之间高考结束,孩子考进了北京的一所本科院校。他们一家提前一周到了北京,我们热情洋溢的招待了他们。开学前我带着同事,把孩子送到了宿舍,回来的路上发了一条微信,内容是,到了北京好好学习,办下来北京的电话卡和银行卡都发给我。
这就是我们最后一次联系,人家一直没给我回复。
过了几天,我发现这学生的朋友圈我只能看到一条黑线。
我同事跟我说,那个孩子戴的手表得一千多。
我默默的摸了摸光秃秃的手脖,去商场买了块表。
刚刚,我又看了一眼他的朋友圈,还是那条闪亮的黑线。
所以从今年开始,我又取消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
当然,今年我也没钱。
3
以前特别流行各种老乡群,我也加入了临沂在京的群,山东人毕竟在骨子里是对地缘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的,觉得在陌生的城市找到了组织,于是在群里会偶尔说说话。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素未谋面的纯网友老乡开口了,他向我借房本。倒是也直言不讳,用我的房子做抵押给他贷款……
我很慌张,没遭遇过这种人啊,怎么会跟一个没见过面的人借房本抵押贷款呢?亲爸爸也许会同意,亲老婆都未必乐意吧。
理所当然,我就没同意。
他就在老乡群里说我是个不讲究的小人,说我毫无山东人的豪气,诸如此类。
这个标签实在是太大,我从此再也没跟任何老乡组织产生过纠葛。
4
这个人比较奇怪,就借五千块钱。说家里遇到了困难,实在没办法才找到我。不要9999,不要6666,只要5000。一周后还。
一周过去了,没还,一年过去了,没还。
一年零一个月的时候,我实在没忍住,提心吊胆的问了一句。
结果人家质问我,你就差这五千块钱吗?有这五千你能发财吗?
不过,五千块钱还是还了。
事情还没结束。
过了几天,他又找我借五千块钱。
我当然严词拒绝。
他就再次教育我,做人不能见死不救……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所以这一类人才显得特别宝贵,没事的时候拿出来品品,才会感觉到这世界真是丰富多彩。
也不知道这样羞辱是不是和他们的胃口,我也不是什么圣人,总不能默默的承受委屈。
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借钱交首付买房子被我拒绝后,恼羞成怒的,也有借钱一年号称给我分红,结果本金都得分批归还的。
可是,怎么办呢?
每年过年,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给他们送礼物,发问候。
今年我就不送了,因为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