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早期使用土陶器皿,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对陶器极佳的透气性能和避光特点十分信赖,酒可以在陶器内继续发酵,越发变得醇厚,酱香浓郁。后来改为了柱形,让其拥有了美观的造型和便于携带的特性。茅台酒的灌装器皿从圆形陶罐,到柱形陶瓶,再到白瓷瓶,再到如今的白色玻璃瓶灌装,包装的轻便和精美逐步体现。
如今的藏酒界都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甚至更早时期的圆柱形陶瓶灌装的茅台酒亲切地称为“土陶瓶茅台酒”,实际上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釉陶瓶茅台酒”。釉陶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次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增加施釉后,陶器在性能上有了质的飞跃,这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跨度。
我们现在所称的“土陶瓶”,实际上是相对于后来出现的各式质地的釉陶做一个区分,相比后者,早期的陶瓶显得更加“土气”。实际上直至今天,茅台酒的釉陶瓶一直都没有被淘汰,而是越发变得美观和通透,瓶体本身的质量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部分品种还在瓶身釉面上作了冰裂纹,增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1958年,茅台由于土陶瓶不利于国外的审美,因此将土陶瓶改为了白瓷瓶——经过1300摄氏度高温烧制而成,在防漏、防潮、防腐方面大大优于之前 的材质,而瓷器略有漏气而不漏光,因此更好的有利于酒液的保存和催陈。洁白瓷瓶身,系上两条飘带,自此茅台酒的经典形象基本定型。
不过从生产与贮存角度考量,土陶瓶和白瓷瓶都有缺点——土陶瓶造型不够时尚,且酒瓶渗漏比较严重,而白瓷瓶成本较高。于是茅台集团开始研究以玻璃为材质的酒瓶。
1966年,乳白色玻璃瓶终于通过技术攻关试制,彻底解决了避光、渗漏、外观美观程度三大问题,并且有效降低了成本。至此,贵州茅台酒结束了土陶 瓷瓶包装的历史,也逐渐把茅台酒的基本造型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