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葡萄酒大多诞生在坏年份!
对于葡萄来说,勃艮第的气候较为寒冷,接近种植的极北区域,因为每年天气变化而产生的年份差异会比南部的产区来得明显,对酒的风格也常造成决定性的影响。其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越葡萄园与酒庄,尤其是在气候条件异常的年份,如1976年、1985年、1996年、2003年和2009年,大部分的酒庄都很难酿出不受年份特点影响的葡萄酒。
年份差异影响葡萄酒的风格
年份的变量中,温度、阳光、降水量和湿度最为重要。在不同的季节,这四个要素的变化组合成每个年份的特性。因为变量太多,每一个年份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虽然高温、多阳、少雨和干燥似乎是好年份的象征,但在勃艮第,却不全然如此。特别是对于需要保留酸味的白酒及讲究优雅风味的黑皮诺,比较寒冷或是多雨的年份葡萄酒不一定就质量不佳。2008年勃艮第纯粹干净的红酒和酸味强劲的白酒就是最佳的例证。
酒评家常会给每个年份的整体酒质打分,以此鉴定年份好坏。
如果设定标准,年份确实能有好坏之分,不过,在很多情况下,年份的好坏比较类似于气象预报,装瓶之后,年份风格会随着时间转化,常常变幻莫测。
如1996年的酒刚酿成时,大部分媒体,包括我自己,都颇为看好这个不论红白酒都保有许多酸味的年份。但十多年之后,大部分1996年份的酒虽然已经发展出成熟的香气,但酸味仍然让酒相当坚硬封闭,不是特别迷人,于是有人开始怀疑是否会有变好的一天。
关键的并非分数而是年份特质。
如2005年和2009年同样被视为勃艮第红酒的好年份,酒风却差距相当大。前者的酒体以严谨坚实为特色,后者却是丰厚圆熟的享乐式风格。造成这两个年份之间差别的关键在于2005年从7月到9月都相当干燥,缺水的压力让葡萄产生更厚的皮与更多的单宁。相反,2009年降水量分配平均,干湿稳定循环,属风调雨顺的年份,葡萄没有缺水的压力,很容易就能酿出均衡可口的美味风格。
就水分的供给而言,在一些欧洲产酒区如西班牙及大部分的新世界产区,可用人工灌溉的方式来弥补自然的不足。在这样的产区,不同年份间的差距自然不会像勃艮第这么大,但在保持质量稳定的同时,却失去了难得的保存自然变化的机会。
临近采收期,葡萄通常糖分较高,酸味日渐减少,会有更大病菌生长的风险。
此时如果自东北方吹来拉比斯风,因其水汽不多,常常伴随着阳光耀眼的大晴天,便会形成寒冷多阳的干燥环境。在勃艮第,这样的干冷天气可以抑制葡萄园中的病菌,保持葡萄果实中的酸味。阳光又能加速葡萄成熟,提高葡萄的甜度,让葡萄皮更有风味。如果在采收季吹起拉比斯风,常能为勃艮第带来意外的美好年份。如1978年和1996年这两个年份,因受惠于拉比斯风而成为极佳且耐久的经典勃艮第年份。
新近则有2008年,原本将成为21世纪最悲惨的酸瘦年份,9月开始吹拉比斯风,意外地成为新鲜纯净的优秀年份。特别是在勃艮第北部,夏布利产区受拉比斯风的影响最多。一年之间的冷热晴雨,常会刻画出相当不同的风味。除了好坏分,最迷人的,是各年产的酒,都有着一份独有的面貌与个性。这些特征在葡萄采收与酿造的时刻,常常就已经如命定一般,被烙进葡萄酒里,成了永远抹不掉的痕迹。条件完美的好年份确实有其独特之处,害怕冒险的人,可以比较安全地买到精彩的葡萄酒。
所谓的不佳年份却常能带来意外的惊喜
不过,即使是多灾之年,如碰上干旱酷暑、强风、冰雹等,葡萄因遭逢极端天气而带来的生存压力,相较于条件完美的年份,常常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甚至并不随着时间而隐去。如因干旱而极度粗涩的1976年,现在即使稍有软化,也仍旧封闭。一样多雨寒冷的1986年或1979年,虽已成熟适饮,但仍然冷调多酸。要不是因为比较便宜,很少有人会想买这些不完美的葡萄酒。不过,这些所谓的不佳年份却常能带来意外的惊喜。勃艮第的葡萄农常说,伟大的葡萄酒大多延生在坏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