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一词源自《易经》,古书中把“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同时还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人们把“九九重阳”作为节日,也有期望生命长久之意,所以百姓要聚会饮酒:“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重阳节的来源
重阳节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国君九月祭飨天帝、祖先,以谢二者恩德,保佑年岁丰收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西京杂记》中记载了西汉宫人贾佩兰的话:“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重阳求寿的习俗便是自此时起。
重阳之名,最早见记载于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曾提到重阳节名称的来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风雅,重阳节赏菊饮酒在文人之间蔚然成风。陶渊明的《九日闲居》诗序文中就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唐朝,重阳节正式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无论是宫廷还是市井,都会在节日期间举办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
宋代的重阳节就更为热闹了。《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北宋重阳盛况:赏菊、登高、制作蒸糕、狮子会等等,好不热闹,令人心向神往。《武林旧事》也记载了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就要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去万岁山登高揽胜,以畅秋志。清代,百姓们会在重阳节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1989年,中国政府明确规定九月初九为“老人节”、“敬老节”,以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如今,登高赏秋、品酒赏菊、感恩敬老已是重阳节日活动的重要主题。
重阳节的习俗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常见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簪菊花、放纸鹤、饮酒品蟹等等。
登高
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习俗古已有之,从李白的“乐游原上清秋节”,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王维的“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诗句中已可窥见重阳登高的风貌。
赏菊并饮菊花酒
农历九月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文人墨客,喜欢摘新鲜菊花泡酒饮,他们称这样的饮为“露饮”和“落英饮”。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风来红萸黄菊,雁去天宇清明。这个重阳节,不妨与家人、朋友,登高望远,尽揽秋色,品酒赏菊,开怀畅饮,实乃人生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