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历史学教授 王赛时
昭州(治所在今广西平乐县)在宋代时成为广西的一个重要产酒区,其生产能力逐年递增,当时沿平乐溪两岸,酿酒作坊栉次鳞比,从业者甚多。梅挚曾于北宋景祐年间知昭州,他曾写诗描述这里的酒业风貌,其《梅谏议集·昭潭十爱》有云:“我爱昭州酒,千家不禁烧。醥醪一爵举,瘴雾四时消。红叶和云踏,青帘傍水招。化醲民自醉,鼓腹日歌尧。”可见昭州一带,酿酒业供销两旺,场面十分壮观。
由于酒业发达,昭州出产了一些极富地方风韵的特色酒,其中便有曼陀罗酒,这种酒以曼陀罗花做配料,含有较强的麻醉成分。按曼陀罗属茄科之草木,秋时开花,呈长筒状,有白色白蕊,花中含有麻醉物质。相传华佗发明麻沸散,即以此花为主药。
《岭外代答》卷六记载说:“昭州酒颇能醉人,闻其造酒时,采曼陀罗花,置之瓮中,使酒收其毒气。”由于这种酒中同时含有酒精加麻醉剂两种成份,能够使人过饮即醉,所以很多人把曼陀花酒当作麻醉剂使用。历史上传说的蒙汗酒实际就是这种曼陀罗酒。
从北宋时起,昭州曼陀罗酒开始流传到附近各省,被人们用于特殊场合。《涑水纪闻》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杜杞字伟长,为湖南转运使。五溪蛮反,杞以金帛官爵诱出之,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在宋代的广西酒品中,昭州曼陀罗酒最富有传奇色彩,以至于后代小说家将其渲染为迷药一类的蒙汗酒,让人见而知畏。
老酒是宋代广西民间普遍酿制的麦曲酒,酝造期长,酒体醇陈,易于长期保存。《桂海虞衡志·志酒》记载:“老酒,以麦曲酿酒,密封藏之,可数年。土人家尤贵重。……有贵客,则设老酒、冬鲊以示勤。婚娶亦以老酒为厚礼。”
范成大在广西时,曾于诗中数番吟咏老酒,其《食罢书字》云:“扪腹蛮茶快,扶头老酒中。荒隅经岁客,土俗渐相通。”自注:“老酒,数年酒,南人珍之。”又《丙午新正书怀十首》云:“殊方节物记吾会,海亲天西一瘦藤。乌榄鸡槟尝老酒,酥花芋叶试新灯。”自注:“老酒,十数年不坏者。”
广西老酒的产区比较广泛,富裕之家均自开酿,成为当时产量最高、饮用人数最多的地方酒种。《岭外代答》卷六即云:“诸郡富民多酝老酒,可经十年,其色深沉赤黑而味不坏。”当时,桂林出产的老酒还流传到四邻地区,如刘克庄《湘南楼》诗就曾吟咏:“尚有残钱沽老酒,落花时节约重游。”自注:“残钱、老酒,皆桂州方言。”
蛇酒也是广西的特产酒。田锡《麹本草》记载:“广西蛇酒,坛上有蛇数寸许,言能去风。其麹乃山中取草所造,良毒不能无虑。”按《麹本草》的作者不一定是指北宋人田锡,因此这段资料是否记载宋时情况,尚有学者怀疑,但宋代广西确已生产出蛇酒,当是不争之事实,如孙觌《到象州寓行衙太守陈容德携酒至》诗曾有“莫辞蛇酒一尊赤,会压瘴茅千里黄”的记咏。
象州,今广西象州县,与梧州一江可通。按蛇酒大多使用毒蛇为浸料,含有一定的毒性,但日常饮用可以祛风湿、避瘴气、治恶疮、疗癫癎,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古时广西地区多有疾疫流行,人们饮用蛇酒,自然多了一道保健渠道。
宋朝时,静江(今桂林市)一带,居民有将白酒与豆腐一同饮食的习惯。《岭外代答》卷六记载:“诸处道旁率沽白酒,在静江尤盛,行人以十四钱买一大白及豆腐羹,谓之豆腐酒。”白酒,当时指米酒,也称为浊醪。
大约从元朝开始,广西流行了寄生酒。宋伯仁《酒小史》中列有“苍梧寄生酒”一品。寄生,又名寄生根,是植物的一种依附生长特性。当枯物之根侵入其它植物体内,由此吸收他物之养分,便出现寄生状态。这种寄生植物,同时含有两种植物的营养素。
广西梧州一带,桑寄生较多,能够长2-3尺高,夏季开紫红色小花,浆果椭圆,成熟后味甜。人们一般在夏季采摘,连同枝叶、茎一起作为配酒用料。用寄生制配的酒可作为强壮剂使用,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效。正是这种特征,使得寄生酒在长期流传中成为广西酒类中的一个特色产品。
明朝以后,广西大量酿造烧酒,寄生酒便用烧酒来勾兑,色味更加醇烈。王临亨《粤剑编》卷二记载:“寄酒产生粤西,采寄生酿之,色纯白而味清旨。然多以烧酒掺入,令人不能豪饮。”明清人士对梧州出产的寄生酒都给以很高的评价,饮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就连上层宴集也要摆上苍梧寄生酒。明人张萱《疑耀》卷五这样记载:“五岭之外,绝无佳酝,近游宦者宴会皆嗜苍梧寄生酒,独其性酷热,不宜多饮。”
清人汪森所偏《粤西丛载》卷一九《酒》项引证了很多文献资料,其中就有苍梧寄生酒的多条记录,如所引《百粤风土记》云:“酒以寄生为上,官私皆用之,梧州者佳。会城宗藩家多自酿。”又引张士泽《梧浔杂志》云:“桑寄生酒,出梧州,色白,味颇清冽。……第酿者必和以烧酒,以气候炎蒸,恐酒味易败故耳。”
可见,寄生酒受到了各界消费者的喜爱,其制作方法也普及民间。明清诗人亦曾吟咏寄生酒,如明人汤显祖《小金山同陈浔州冷提运送军附夜酌四首》有云:“杯怜椰子白,酒得寄生清。”清人屈大均《为程母陈太夫人寿》诗云:“端水嘉鱼美,梧州寄酒清。”《送客上端州号子》诗云:“梧州寄酒冬尤美,莫惜天寒匹马回。”诸家诗咏均反映了苍梧寄生酒的流行及其饮用情况。
广西蛇酒发展到明代,品质更臻成熟,蛇酒的种类也日加繁多。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收有蛇酒四种,包括花蛇酒、乌蛇酒、蚺蛇酒和蝮蛇酒,均产自广西。《广西通志》卷三一《物产》记载梧州府:“乌蛇浸酒,可治风,藤县出。”按藤县在广西东部浔江南岸,为梧州属邑,也是广西蛇酒的主要产地之一。
明人杜庠《夏正夫邀饮蛇酒》诗云:“藤峡香醪远寄来,一樽公馆晚凉开。功同薏苡能消瘴,色胜葡萄乍泼醅。钱在杖头宜胜买,壁悬弓影莫深猜。主人情重忴衰病,入夜张灯再举杯。”诗中就点示了藤县蛇酒的魅力。明人黄福路过梧州,也曾留诗一首,提及当地蛇酒。
诗云:“一棹抵苍梧,西山日欲晡。鱼羹煮已熟,蛇酒入城沽。”直到如今,梧州仍出产著名的三蛇酒,其酒以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浸泡米白酒而成,为广西之历史名优产品。
藤县酒在明代极负盛名,曾一度与山西的襄陵酒齐名,位列华夏名酒之首,为广西酒业再次争得历史上的酒界最高荣誉。顾清《傍秋亭杂记》卷下记载说:“天下之酒,自内发外,若山东之秋露白,淮安之绿豆,括苍之金盘露,婺州之金华,建昌之麻姑,太平之采石,苏州之小瓶,皆有名,而皆不若广西之藤县、山西之襄陵为最。
藤县自昔有名,远不易致。”顾清所列名酒九品,均是明朝国酒,声贯大江南北,而他首推广西藤县酒,足见其酒质优良。只因当时交通尚不发达,输出不多,故而流传较少,外地人能饮上藤县酒则实属不易了。
作者简介:王赛时,男,1955年生,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专题史、中国酒史、中国饮食史的研究。研究范围涉及中国各个时代与各个地区,以学识广博而著称。
5000年酿酒溯源、350幅珍稀历史图片,历史学家王赛时奉献全新彩印插图版《中国酒史》,如有酒业人士需要,请加微信1693204970,与王赛时的助理李虓联系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