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旅馆业有两种,一种是官办的驿站、驿馆,专门为来往的官员提供食宿服务;还有一种是民间办的小旅店,为来往客商行人提供休息饮食的服务。
旅馆业在周朝就已有很大发展,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智者和说客游走列国获取个人利益和事业发展,同时也有很多商贾往来各国经商,都需要在长途跋涉中有歇息饮食的场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便于管理国家,不仅统一了度量衡,还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驿道,驿道像血管一样遍布全国。
同时,驿道上每一距离段都设立一个驿站,专门负责为官员提供饮食住宿以及交通工具等服务,并要遵守严格的邮驿法令,这个制度一直沿装到清朝的光绪年间。专业驿站是不允许平民百姓住宿的,否则会受到刑事处罚。所以,民间的旅店业并没有受到官驿的影响,而特续不断地发展。
在汉唐时会求取功名的、经商求利的南来北往。使得旅店业更加的繁荣昌盛。在水陆交通的要冲和繁华的都市都有很多的旅店,为来往的行人提供方便。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在唐代时,三十里设一驿站,全国陆路驿站有一千二百九十一个,水路驿站一千三百三十个水陆相兼的驿站八十六个,沿途随处都有酒店等服务设施。
杜佑在《通典》中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诸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的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
“野店临江浦,门前有芦花。停灯待贾客,卖酒与渔家。”张继在《宿江店》里就描述了小旅店的景况。每到夜晚,旅店的门前都会悬挂一盏灯笼,向远方匆匆的行旅之人发出召唤。
当旅人经历了艰难的跋涉,疲惫不堪的时候,突然看到远方一盏红红的灯笼,在夜晚发出柔和的光亮,就会不由得想到那里有温暖的床铺,有温热的美酒、可口的饭菜,旅馆在这一瞬间变得无比亲切。
人生羁旅,远离亲人,孤身漂泊,总会备感孤独。即便是功成名就、春风得意的官员,住在官舍,夜深人静之时,想起宦海浮沉,也总会有无限的感慨。漫漫长夜,何以遣怀?自然是官驿中储存的美酒。
或踌躇满志,或落寞萦怀,当此日,当此时,且尽杯中酒。对于那些商贾和为生活所迫四处游历寻找出路的人,每逢夜晚,看到月朗星稀,心里总会有很多感慨。特别是孤馆寒窗,总会勾起无限的乡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生动地描写了羁旅他乡的人生愁绪。这时候把酒一盏以消长夜,让酒来温暖内心,在微醺的朦胧中,可以忘怀人生的愁苦。所以当时的旅店都备有酒食供给客人。
旅馆成了旅人人生中的另一个临时的家,可以让疲惫的人生多一些安逸,所以也有很多旅人会回忆起自己旅途中那些美好的经历,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 “渭城朝雨港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青青的客舍,这样深情的送别,谁会忘记送别的人?又怎么会忘记那个温馨的青青客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