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的发展(二)(药酒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森嘉贸易 更新时间:2022-12-27 06:39 阅读:536

汉代,随着中药方剂的发展,药酒便逐渐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其表现是临床应用的针对性大大加强.所以其疗效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如《使记.扁鹊仓公列传》收载了西汉名医淳于意的25个医案,这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医案记载,其中列举了两例以东酒治病的医案:一个是济北王惠“风蹶肠满”病,服了淳于意配的三石药酒,得到治愈;另一个是苗川有个王美人患难产,淳于意用莨著酒治愈,并产下一婴孩。


药酒的发展(二)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则载有“妇人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红兰花酒主之”。红兰花功能行血活血,用酒煎更加强药效,使气血通畅,则腹痛自止。此外,栝楼薤白白酒汤等,也是药酒的一种剂型,借酒气轻扬,能引药上行,达到通阳散结,豁痰逐饮的目的,以治疗胸痹。至于他在书中记载以酒煎药或服药的方例,则更为普遍。


药酒的发展(二)


魏晋南北朝开始用药曲酿酒,使药酒既有大曲酒的风味,又有中草药的芳香,还有健身祛病的妙用,堪称酿酒史上的独创。如《齐民要术》对药酒的酿造方法,特别是对浸药专用酒的制作,从曲的选择到酿造步骤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提出了热浸药酒的新方法。


药酒的发展(二)


《肘后备急方》载有海藻酒、桃仁酒、金牙酒、猪胰酒等药酒配方,列有浸清、煮等制作药酒的方法。《本草经集注》对药酒的浸制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提出“凡渍药酒,皆经细切,生绢袋盛之,乃人酒密封,随寒暑数日,视其浓烈,便可滤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渣可暴燥微捣,更清饮之,亦可散服”,并指出71种药物(包括矿石类药物9种、植物类药物35种和动物类药物27种)不宜浸酒。


药酒的发展(二)


这一时期,药酒的制作方法不断完善,配制处方持续增加,临床应用不断拓展,制作技术开始传到日本、朝鲜、印度等国家,出现了用药酒行刑和平叛的记载。如北魏高祖太和二十年(496年),废太子恂被“椒酒”麻醉后行刑而死;诛杀彭城王勰,则是“乃饮毒酒武士就杀之”。也出现了关于酒的性味功用的最早记载。如《名医别录》认为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邪恶气”。


药酒的发展(二)


唐宋时期,药酒补酒的酿造较为盛行。这一期间的一些医药巨著文《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怪济总录》都收录了大量的药酒和补酒的配方和制法。如《备急千金要方》卷7设“酒醴”专节,卷12“风虚杂补酒,煎”专节。《仟金翼方》卷16设“诸酒”专节。《外台秘要》卷31设“古今诸家酒方”专节。


药酒的发展(二)


宋代《太平圣惠方》所设的药酒专节多达6处。除了这些专节外,还有大量的散方见于其他章节中。唐朱时期,由于饮酒风气浓厚,社会上酗酒者也渐多,解酒、戒酒似乎也很有必要,故在这些医学著作中,解酒、戒酒方也应运而生。有人统计过,在上述4部书中这方面的药方多达100多例。


药酒的发展(二)


唐宋时期的药酒配方中,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 这是当时的显著特点。复方的增多表明药酒制备整体水平的提高。唐宋时期,药酒的制法有酿造法、冷浸法、热设法,以前两者为主。《圣济总录》中有多例药酒采用隔水加热的“煮出法”。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