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是我国一个十分古老的节日,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社神。因祭祀活动多以村为单位举行,故又称村社。社神为谁?据传是水神共工的儿子,名叫勾龙。
水神在与天神作战时,把撑天柱撞断,导致天崩地裂。女娲炼石补好了天,勾龙运土填平了地。后来天帝封勾龙为后土,管理天下的土地,人们便称他为社神,年年祭祀,祈求五谷丰登。
社神,俗称土地神。《荆楚岁时记》载:“社日,四邻结宗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祭肉)。”可见,古人是相当重视这个节日的。
传说在这一天,社神不喝旧水,所以天必下雨。其实,社日正当春令,自然是雨多晴少。“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宋.梅尧臣《春社》)人们准备了丰盛的酒肉,先让社神享用,“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宋.范成大《春日杂兴二首》)。
祭神仪式,自然由巫师来主持,通过他来沟通人与神之间的联系:“老巫前致词,小姑抢酒壶:“愿神来享带欢娱,使我嘉谷收连车,牛羊暮归塞门闾,鸡鹜一母生百雏.....”(宋.陆游《赛神曲》)为了讨得社神的欢心,往往要举行迎神赛会,人们或带着假面具载歌载舞,或奏响各种乐器,直到更深半夜。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面豹头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宋.杨万里《观社》);“神归人散醉相扶,夜深歌舞官道隅”(宋,陆游《赛神曲》)。在祭过神后,将一些肉去庙外的鸦群享用,剩下的的酒肉便由村人来大嚼大喝,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
“坛边饲肉鸦,春醪酒共饮”(宋.梅尧臣《春社》);“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唐.王驾《社日》)。人们还将春天盛开的花,折下来插在帽子上:“开眼已怜花压帽”(宋.李公麟《春社出游》),使节日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民间传说在社日这天喝酒,可使耳聪,可治耳聋。“社公今日没心情,为乞治聋酒一瓶” (唐五代.李涛《春社从李防乞酒诗》);“放怀聊喜酒治聋”(唐.李公麟《社日出游》)。
祭神的饭称为“社饭”,由米饭与菜羹相拌而成,有的地方用的是米与肉。《遵生八笺》载:“春社日以诸肉杂调和,铺饭上,谓之社饭。”
社日这天,男女老幼同欢同乐,就连妇女也获得了自由不再劳作了。“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唐.张籍《吴楚歌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