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新修订的《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
新的标准有多大变化?
这么说吧,按照新修订的标准来看,目前90%以上的白酒企业,都要关门大吉或者改头换面。
总结起来有以下四大点:
#1白酒以后只能叫白酒
白酒原来的英文名很乱,现在统一更改为 Baijiu。
此前,白酒一直缺乏统一的官方英文名称,中国白酒(Chinese spirits)、中国蒸馏酒(Chinese distilled spirits)、中国烈酒(Chinese liquor)都称为“中国白酒”,造成了海外消费者的困扰,统一的术语更利于白酒在国际上的传播。
#2白酒不准任何添加
新国标中,将调香酒从白酒分类中剔除,明确其属于配制酒。
什么是调香酒呢?就是那些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出,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
在这之前,固态酿造法一直都不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液态酿造法和固液酿造法未明确规定,新标准中即使是液态发酵的白酒,也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
一旦添加,就不再属于白酒,就得叫配制酒了。
目前,用液态酿造法生产精制食用酒精,加水、加香精添加剂,酒业的高级勾兑专家可以将之调制出任何一种传统风格的中国蒸馏白酒的香型,不是行业内的专家几乎不能分辨。
虽然勾兑酒也会在瓶身上的配料表表明,但还是叫做xx白酒。新标准明确规定后,大量的勾兑酒都得改名了。
以后买酒时,先从名称上看,不叫白酒的率先排除,再看配料表就一目了然,消费者能更准确地分辨哪些是传统工艺酿造的白酒,哪些是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调制酒。
#3白酒只能由粮谷酿造
新国标对白酒也给出了明确定义,即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
这也意味着白酒必须以“粮谷”为主要原料。
对“粮谷”的定义,新国标也有解释,粮谷是指谷物和豆类的原粮和成品粮,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青稞等,同时明确了粮谷的定义中不包括薯类。
白薯等薯类常被用作生产食用酒精的原料,成本比粮谷酿造的酒要低,新标准意味着以后白酒的原料必须是粮谷,能够称之为酿酒的标准从原料上提高了。
我们始终处于一个不缺酒,缺好酒的时代。
在此前我们发布的权威计算:中国到底有多少纯粮酒一文中,抛开品牌来看,我们能喝到真纯粮酒的概率在10%以下,酱酒专家周山荣也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市面上有大量“三两粮一斤酒”的“液态法白酒”,业内有人认为可能高达总产量的95%。
#4白酒用语更通俗化
新标准中对白酒定义从原料、糖化发酵、发酵容器及外源添加四个方面,明确了传统白酒的属性,用语也更加通俗化、准确化。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标准信息部主任助理、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孟镇举例,比如馥郁香型标准,用到了一些消费者容易理解的词,花香、果香、蜜香等,此前更多表达的是回味悠长、空杯留香这些有韵味的词,适用于专业品评,但对消费者来说很难明白这些词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
通俗化的表达,可以让白酒香味、工艺更容易被普通消费者理解,也更容易与国际接轨,打造中国白酒标签。
据了解,《白酒工业术语》推荐性国家标准在1994年首次发布,2008年第一次修订并实施至今。
新标准将于2022年6月起实施。
白酒新国标,从国标层面来引导这个行业,标准基本涵盖了白酒生产的整个过程,对白酒行业将起到很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条例越明晰、定义越明确越严格,对于现在良莠不齐的白酒市场,是一场集中的清洗和净化,有利于这个行业正本清源。
按照保守估计,有超过90%的白酒企业,要重新换包装,重新换原料,甚至直接关门大吉了。
封面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