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而美好,是千百年来国人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饮酒,亦当如此,我国酒文化博大精深,饮酒,既是一种特殊内涵的文化饮品,很多场合也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尤其在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里,不仅是把盏言欢、借酒抒情、喝酒言志,他们饮酒比你想象中还要风雅!
一、在哪喝:酒楼、酒肆、酒社
古人喜欢在酒社喝酒,“酒社”其实就是古代一群志同道合、志趣高尚的文人组成的诗酒集团。康熙年间,“酒帝”顾嗣立开了一家酒社,要想加入他的酒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说,他家有三个酒杯,仿刘表称作“三雅”,最大的酒杯能装13斤黄酒,想要加入酒社,必须要先喝掉这“三大杯”。顾嗣立也因酒闻名,一时间传为佳话。
古代还有酒楼,酒肆,将简陋的酒店称“酒肆”,档次高点叫酒楼等。在宋朝,有一种被称为“山”的酒肆,售卖等级酒,主要供给一些宋朝官员和文人,服务员不仅会上好酒,还会准备好菜品样本给顾客挑选,当然,这种消费对普通百姓有点高。还有一种酒肆,会在门外
悬挂红色的杈子、深红色的帘子和栀子灯,这种实际就是宋朝的风月场所,将内部分为若干个房间,售卖酒品只是业务之一。
宋朝酒楼装修十分奢华,《东京梦华录》记载:京城酒店中“浓浓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搛面上”。此时酒店多样化发展,不再局限于卖酒,大点的叫酒楼,小的叫脚店。
二、何时喝:节庆、饯行、祭祀、婚礼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在节日喝酒助兴的传统。按照古人饮食与节令相合的养生原则,不同的节日往往还要饮用不同的酒。过年喝椒柏酒、屠苏酒,中和节饮中和酒,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中秋节饮桂花酒,清明节喝雄黄酒,还有寒食日、上已日、腊日等......
古人在践行时也少不了酒,饯行亦称祖席,祖筵等,是送别的宴席。
王维最有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杂家》中写道:“祖席诸宾散,空郊匹马行”、《送吕漳州》:“今朝一壶酒,言送漳州牧”、白居易千古名篇《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等皆说明饯行酒这一习俗,由此可见古代人们还是很注重情谊的。
此外,在古代,祭祀也是一件大事,祭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祭天地、祭山川、祭鬼神、祭社稷、祭祖先等等。祭祀往往是用水、用血,以水当酒,谓之“玄酒”。直到酒出现,才用酒来祭祀,最开始的祭祀酒是柜鬯酒,后来又有五齐三酒等。祭神灵时,要一边默念说祝祷词,一边手持杯盏,把洒到地上。
《东京梦华录》云:“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古人结婚还要喝交杯酒,新婚夫妇互换酒杯饮酒,饮毕还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好合。
三、怎么喝:酒令、罚酒、敬酒
古人在酒桌上为增进饮酒时的乐趣,发明了各种行酒令,有妙趣横生的绕口令,有简单易懂的骰子令,还有猜枚令,传递令,抛打令,划拳令,曲水流畅等。
最初的酒令是周代酒官制度的产物,后来经过发展与丰富,到了唐代,饮酒行令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且流行。行酒令时输者要罚酒,执掌酒令与罚酒的人叫酒纠或录事。
古代敬酒又称礼酒,因在敬酒过程中包含很多礼节。古人进酒曰献,回敬曰酢,劝酒曰酬,酌而酬酢曰醮。古人饮酒,就仪礼而言,约有四部曲:拜、祭、啐、卒爵。先作出拜的动作,表达敬意,接着洒一点酒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即便经历漫长岁月,酒礼依旧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毫无疑问,中国古人将饮酒、品酒的雅趣和仪式感做到了极致。一杯美酒,饱含古代传统技艺之美,在时光流转中熠熠生辉。东方国宾酱酒将始终传承匠心,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和百年酒礼传承,让酒史、酒礼得以创新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