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酒报记者 张瑜宸
从历史上来看,汾酒每次的扩建和技改,都为汾酒全国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汾酒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月21日晚间,山西汾酒发布公告,拟投资超过11亿元进行产能扩建、原酒储存、配套改建和车间技改等六项工程。
其中,总投资估算约4.90亿元拟建设新增1万吨原酒产能项目,3.97亿元用来投资建设新增5.88万吨原酒储能项目。
据山西汾酒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现有产能为14.5万吨,设计产能为19.3万吨。待项目建成投产后,汾酒产能将突破20万吨大关。
值得关注的是,自1951年进行第一次扩建后,汾酒就不断地提升“内修”。34年间,汾酒先后进行了五次扩建和技改工程。到1985年,汾酒产能翻了一番,实现产能过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此后,汾酒行销全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汾老大”。
从历史上来看,汾酒每次的扩建和技改,都为汾酒全国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汾酒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一周前,山西汾酒刚刚发布了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披露,今年1~6月,汾酒实现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增加48.30亿元~55.20亿元,同比将增加70%~80%;净利润同比增加17.66亿元~20.87亿元,增幅将达110%~130%。可以说,汾酒再次以“加速度”领跑白酒行业。
“汾酒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大幅度增长,这表明,汾酒继续向全国化扩张、向高端化拉伸的脚步会越走越快。相对而言,也就需要它在产能上做一个有力的支撑。”北京君度卓越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云潇雨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专访时分析指出,汾酒高速增长的业绩是此次扩产能的“前”因。
为此,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不止一次指出要在汾酒规模化发展上下功夫,推进汾酒产能布局优化,为汾酒“十四五”发展提供保障。
当下,多数名优白酒企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复兴通道,受此影响,白酒的产能持续释放。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白酒生产线从限制类产业中被移除,意味着白酒产业进入了充分市场化的竞争阶段。从这方面看,汾酒“热”的底层逻辑是消费者对好酒、对名酒的渴望。
“在酱酒快速增长的这个前提下,汾酒仍然能够在很多优势省份,比如说河南、山东、内蒙,河北等市场快速增长,这也说明,汾酒在消费者端获得了认可。”云潇雨表示,在产品性价比和高端品牌价值上,消费者都对汾酒非常认可。反应在数据上,就是青花汾酒和玻汾系列产品的销量大幅提升和公司净利润的大幅提高。
显然,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下,名优白酒企业的“硝烟”战将从品牌、市场扩散到产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