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首次树立了一个低度白酒品牌,也就是双沟低度大曲,到了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已经有30个低度白酒获得了名优称号,到了2000年末,降度酒和低度酒的产量已经占到总产量的80%,以低度酒和降度酒为主的时代早已经到来了,在10年的时间里,我们成功的把白酒从55°下降到了45°,这些重大成果跟34年前的一场会议密不可分。
1987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我们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增产节约会议,很简单,就是增加产能节约粮食,可以说从改革开放之后,一直到1997年一直都在扩充产能,这个扩产在各行各业都是一样的,不止是白酒行业,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各种跟世界接轨的新思想风起云涌,在加上前40年的物质匮乏,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改革开放刚好打破了精神枷锁,人们追求物欲的天性被解放,这种欲望一直持续到现在。
当时白酒行业在1985年总产量只有337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大家喝酒的需求,到1989年发展到了448万吨,1992年发展到547万吨,到1997年又增长到历史最高点781万吨,10多年没有节制的扩充,把中国的各个产业都推到了悬崖的边缘,从1997年白酒行业开始一路走低,进入了第一个行业调整期,但在此之前的1987年贵阳白酒会议,当时就提出了4个转变,也就是高度酒往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往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往果类酒转变,普通酒往优质酒转变,这是当时的四条指导意见。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也是这样发展的,第一;坚持高度酒往低度酒转变,因为传统的白酒一般都在60°左右,度数高了,浪费粮食还危害健康,不如兑点水降降度,虽然从1979年就提出了白酒降度的问题,但高度酒仍然还是主流,当时40°以下的酒只占总量15%左右,第二;蒸馏酒往酿造酒转变,这个蒸馏酒就是白酒。威士忌,伏特加,白兰地这种,酿造酒就是黄酒,葡萄酒,果酒,啤酒等等,其实从营养角度来讲,蒸馏酒真不如酿造酒营养丰富,特别是黄酒,酒体醇厚,滋味醇厚,营养丰富,最重要的是便宜,而且还容易吸收,这是当时建议发展的主打方向。
第三;粮食酒往果露酒转变,大力提倡用酒精,黄酒和果酒为基酒配置调配酒,同时要扩大国产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的生产,这一点非常重要,90年代是各种酒类百花齐放的时代,虽然时间非常短暂,转瞬即逝,但在当时白酒一家独大的局面,还是异常难以改变,包括今天酒类市场还是这种局面,白酒一家独大。第四;普通酒往优质酒转变,这个是根据消费者倾向和提高酒厂利润提来考虑的,因为大家口袋里钱越来越多,酒类消费日益趋向高端化,优质化发展,要尽量减少普通酒的产量,大力发展名优酒,毕竟这个好涨价,这个跟我们现在白酒市场的格局,基本一样。
这四个转变的中心,都是从维护大家身体健康和消费需求出发的,这个会议对今天酿酒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当然,从这里开始白酒行业也展开了最激烈的厮杀。
关于之后白酒兵戎相见的故事。
持续关注大柚子的白酒江湖。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