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是人生礼俗中的大礼,自古以来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把婚姻看做个人的终身大事,而且视其为整个社会子孙繁衍、兴旺发达的象征,所以婚姻总是和表示吉祥的酒结伴相生。直到今天,人们还把结婚称为“喝喜酒”。
关于古代的婚姻礼仪,史籍中记载颇多。《仪礼.土昏礼》记载了周代贵族士大夫阶层举行婚礼的六个程序,这六个程序叫“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的纳采、问名、亲迎都离不开酒。
纳采是男方先遣媒人去女方提亲,若女方同意,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礼物。汉代以后,纳采要备酒。问名是男方请媒人向女方请问女子之名和生辰八字,这时女方置酒款待。亲迎相当于后世的完婚,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
它是整个婚礼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热烈的阶段。新郎将新娘接人家门后,要设酒宴共食,即所谓“合卺而酳”。卺,就是把一个瓠(葫芦)分成两个瓢,新婚夫妇各拿瓢,饮酒漱口,代表自此以后二人永结同心、相亲相爱。
于是后人便以合巹作为结婚的代称。除新郎新娘合卺外,新郎家还要摆酒设宴,热情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故友、四方宾客。
合卺的婚仪,在古代极为流行。《魏书.临淮王传》记载:“又夫妇之始,王化所先,共食合瓢,足以成礼。”《全宋词》无名氏作《鹧鸪天》:“倾合香,醉淋漓。
同心结了倍相宜,从今把做嫦娥着,好伴仙郎结桂枝”,不过合卺所用的瓢后来逐渐改用了杯、盏,”合卺”也多称为饮“交杯酒”、“合欢酒”了。饮交杯酒的方式是新婚夫妇互换酒杯饮酒,有的饮毕还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相好。
古代的婚礼饮酒习俗从周代到清末一直传承不衰。清末代皇帝溥仪大婚时仍循古礼,在向未来的皇后家“纳采礼”时也随绍兴酒40坛。大婚之日,官中也摆下了“合卺宴”。醇亲王的儿子博杰结婚时,亦有“合卺”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