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茅台一直处于中国白酒行业的风口浪尖,一举一动都成为业内舆论关注的焦点。
茅台的辉煌并非一朝一夕造就的,事实上,茅台已经连续20年高速增长,从1998年的8亿元,2008年的80亿元,到2022年已达千亿元(集团白酒部分),20年间茅台的营收增长了百倍,谱写出中国白酒行业最辉煌的一段神话。
那么,茅台的历史,你又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吧!
建国前在茅台镇有三大酒厂,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
为做好民族工商业发展,华联辉后代思想进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1951年政府收购了“成义烧坊”并更名为“贵州茅台酒厂”。茅台酒厂酿酒技术一直在郑永福师傅手里,郑师傅平生少言寡语,唯一挚友是厂里的方姓酒师,方师傅八岁的儿子方廷本甚是得郑师傅喜欢,后来正式成为郑大师的关门弟子,是郑氏酿酒技术的第七代传人,人送雅号“方老七”。后担任茅台酒厂技术厂长。
1984年改革开放,方老七辞去茅台酒厂职务,在茅台镇建立起了第一家私营酿酒厂,恢复注册了“成义烧坊”商标。
为成立茅台酒厂前“三茅合一”(华茅、王茅、赖茅)中“华茅”最早酒师华联辉的第六代传人郑永福的关门弟子。而华联辉之母嗜酒,自“成义烧坊”合于茅台酒厂之后,其酒不能供给,故华联辉又再次修建“成义烧坊”,其酿酒不售而只供应其母饮用,其“孝”之至在地方传为佳话。
梳理茅台的历史,小编觉得,一个国家级品牌的长盛不衰,一定是经过一辈又一辈人不懈的努力。在国运不济,饱受欺凌的旧中国,在巴拿马展会上茅台酒从无人问津,到一举获奖。
很多过程我们虽然无法亲历,却依然能感同身受那份艰辛和不易。这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所需要学习的精神。这也正是一个品牌值得尊敬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