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次“输血”,瑞幸咖啡烧出来的供应链可靠吗?

作者:酒人老郭 更新时间:2023-01-19 07:46 阅读:234

4月18日,瑞幸咖啡,再次获得融资。


一年三次“输血”,瑞幸咖啡烧出来的供应链可靠吗?


文|非郭俊峰原创,来源物流指闻


在2018年11月完成的B轮融资基础上,瑞幸咖啡额外获得共计1.5亿美元的B+轮投资,主要投资方为贝莱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后估值29亿美元。据了解,这也是在4月初抵押咖啡机等动产后,瑞幸咖啡的再一次获得融资。


迄今为止,瑞幸咖啡共拿到的第三笔融资。成立2017年11月的瑞幸咖啡一路“狂奔”,几乎不到半年就“输血”一次。


瑞幸咖啡成立以来,快速开店的同时开启多轮补贴,总计超过数十亿元。据悉,目前瑞幸咖啡的新建门店数超2500家,而2019年全年目标是总门店数超过4500家。快速开店和补贴,带来的是巨额亏损。


但面对巨亏,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似乎并不以为然。“新的融资进入后,瑞幸咖啡将持续加大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与业务拓展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钱治亚表示,对用户的补贴还会继续,从目前数据来看老用户留存率很高,我们的产品深受用户喜欢。我们会坚持对用户适度补贴,但具体补贴方式和补贴力度会视业务情况适当调整。


自带网红气质的瑞幸咖啡,“急功近利”似乎成为市场对他的定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成为搅动中国咖啡市场的一条鲶鱼。在大肆扩张背后,瑞幸咖啡有着怎样的供应链逻辑?


"烧“出来的供应链可靠吗?


1.“一夜之间”建完供应链网络


对于咖啡这个品类来说,规模和资本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供应链才是竞争的核心壁垒。


磨个咖啡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要搞好几千多家咖啡店,那供应链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据知情人士表示,目前的瑞幸咖啡供应链能力已较为成熟。咖啡的生产流程,配送流程,上下游的整合,都需要时间磨合,需要大量的供应商和社会资源参与协作才能共同完成。但如此规模的瑞幸咖啡,似乎“一夜之间”就把所有问题搞定了,让人匪夷所思。


如同行业专家所言,“咖啡是食品生意,价值链足够长、涉及到食品安全和供应链建设问题,还有线下店面的运营、人员培训和管理。简单的咖啡生意其实有很高的门槛和进入壁垒。”


“如果花钱买回来的是优质资产、是护城河,就是一种投资、而不是烧钱。‘烧’出一条优质供应链是值得的。”瑞幸咖啡一位高层坦言。


据悉,瑞幸咖啡在宣布正式开业时,就同时签约了全球顶级的6家供应商。在供应商管理方面,瑞幸不仅与全球顶级供应商合作,还与小型供应商合作,比如杯子、杯套、袋子等都有2-3个品牌的备份,从而保证品质和供应量。


“不要只看到瑞幸咖啡的短期亏损,从3年、5年,甚至更长远的周期来看,瑞幸刺激了咖啡行业,会使咖啡市场迅速崛起,从而刺激现有咖啡采购、物流和供应链体系的建设。”一位咖啡从业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一年三次“输血”,瑞幸咖啡烧出来的供应链可靠吗?


2.多渠道运营体现供应链优势


据小编了解,瑞幸咖啡有四种不同类型的门店,分别为旗舰店:丰富场景+堂食+外送;悠享店:丰富场景+堂食+外送;快取店:简配场景+自提+外送;外卖厨房店:只外送,不支持自提。


这样多渠道的运营方式,取决于瑞幸两方面优势,首先,大数据使营销行为更加有序化、精准化。钱治亚曾表示,依托移动信息化,用户的线上消费行为将由互联网数据库记录和储存,通过进一步分析形成用户消费行为画像,帮助瑞幸咖啡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这是传统零售行业无法具备的优势。


另一方面,大数据使后端供应链问题得到改善。App前端获取用户购买信息,后端对接复杂的供应链、物流、财务管理系统。所有数据可视化,并且具备极强的逻辑性。


3.瑞幸的供应商都是“冒险家”?


其实,瑞幸的出现搅动的不止是整个咖啡消费市场,更是整个产业链,更为确切地说是做实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商家。“特别是在烧钱补贴、急速扩张的模式下,单量下滑,脆弱的资金链成为其面对的两大主要问题。”业内人士表示。


甚至在4月初,瑞幸咖啡为了4500万元的贷款,还抵押了多地门店咖啡机、奶箱、粉仓等不动产,尽管瑞幸回应这是一笔常规的设备融资租赁,但自此,瑞幸资金链可能出现问题的讨论不绝于耳。


作为瑞幸咖啡的供应商,其实需要冒险精神,因为,在产业链中,体量越大议价权越高,供应商和瑞幸合作都有结账周期,这对实业来说是缺乏安全感的。“我们整天在担心瑞幸哪一天资金链断裂,自己血本无归。但又怀着一股侥幸的心理期待和瑞幸的合作,借助这股东风提升一下销量。”瑞幸的一家牛奶供应商说,“是不是另一个ofo?”是业界对瑞幸最大的质疑。


一年三次“输血”,瑞幸咖啡烧出来的供应链可靠吗?


“外卖咖啡”的配送掣肘


1.外卖模式是好是坏?


业界把瑞幸咖啡定义为“外卖咖啡”。其实,早在2014年上市的“连咖啡”才是“外卖咖啡”概念的鼻祖。


当然,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场景角度,瑞幸咖啡不只是外卖。而作为创业初期,瑞幸咖啡为了快速拓展的需要,瑞幸主推的快取店模式,有点像星巴克、costa开在机场的咖啡店。这一类门店,目标受众聚集,消费特征集中度较高,“快取”是普遍刚需。


由于在快取店和外卖厨房店的数量比较多,因而对其产生了“外卖咖啡”的强烈印象和定位错觉。但从长远看,线上外卖,线下体验的多业态混搭格局是瑞幸咖啡的终极模式。


“纯外卖咖啡运营成本太高,用户体验也不好,咖啡不但要现磨还要新鲜着喝。”钱治亚认为,国内成熟的线上支付环境催生了“外卖咖啡”的兴起,但纯外卖模式行不通,必须走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


既然做的是“外卖”生意,那配送就是运营的关键。配送咖啡既要保证准时送达,又要保证不能撒漏,所有配送员都会自备湿巾,确保递到客户手里之前咖啡无溢出。顺丰的配送员,肩负着瑞幸外卖咖啡的客户体验,据瑞幸咖啡官方称,外送平均配送时间只有16分钟,而超时率只有0.4%。有业内人士说,瑞幸有点像“速递公司”。


高品质服务,意味着高成本付出。顺丰与瑞幸是新建立的合作,所有的配送员都是新招的,今年据说瑞幸还要在北京地区开四百家门店,意味着顺丰要继续为此招人。


换句话说,这就不难理解瑞幸咖啡为何高密度开店了,只有这样才能缩短订单的配送时间。


据一位瑞幸咖啡配送员透露,配送一单瑞幸咖啡,会提成七块钱。而之前他送快递,一件只提成一块钱。在咖啡市场投资人眼中,配送费过高,是瑞幸商业模型的核心问题,换而言之,瑞幸出现巨额亏损,除了大量的补贴,配送成本是掣肘。


一年三次“输血”,瑞幸咖啡烧出来的供应链可靠吗?


2.“前置仓”吸引资本市场


“整体来看,瑞幸咖啡的发展方向是成立的。”一位瑞幸咖啡投资人表示,瑞幸咖啡之所以大规模地开店,是因为它要把自身的前置仓优势发挥到极致。


若按照重力铺设前置仓的逻辑来看,瑞幸咖啡“9个月亏损8.57亿元”的烧钱节奏自然地出现在瑞幸咖啡CMO杨飞口中,“预期之中”。目前在市场上,前置仓仍旧是稀缺资源,前期门槛很高。因此,瑞幸咖啡的提前布局我是认可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2月18日,瑞幸咖啡宣布向企业或拥有会员体系的机构开放API平台,将技术与服务能力输出给其他领域的合作伙伴。据悉,顺丰、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公司已经成为瑞幸咖啡的首批战略合作伙伴。


去年9月更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微信为瑞幸咖啡提供更多流量,双方还要探索前沿技术在线下场景的应用,包括图像识别、人脸支付、机器人配送等。


“鲶鱼效应”激发新模式


深耕互联网出行领域十余年的钱治亚,在转型涉足咖啡行业时,也不由自主的以互联网的思考方式去看待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她坦言,线下门店网络运营经验和互联网竞争思维,是她创办瑞幸咖啡的基础所在。


瑞幸的主力团队来自于神州,这一度引起议论。CEO钱治亚为前神州优车COO,CMO杨飞为前神州优车CMO,瑞幸咖啡的办公地点位于神州总部。瑞幸团队在产品运营方面以咖啡行业的人才为主,40%的团队来自于星巴克、麦当劳的团队,核心的技术团队来自互联网公司。


钱治亚从创业之初,就将瑞幸咖啡定位为“新零售专业咖啡运营商”,将咖啡行业与互联网模式重组融合,彻底颠覆传统咖啡行业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模式。“新零售咖啡和传统咖啡有着很大的区别,也不是简单的外卖咖啡。”她强调,“实现产品、价格、便利性的协调和统一才是‘新零售’咖啡的核心。” 瑞幸咖啡依托“重+轻”的运营模式,在大量拓展线下门店的同时,辅以线上下单支付及配送,完成“线下+线上”全渠道的加速融合。


在国内商业环境背景下,以前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是快鱼吃慢鱼,一个商业模式如果是能跑通的话,很快就会有很多追随者。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郭谨一曾表示,“我没想过这个生意能否慢下来。中国企业又不缺钱,所以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你必须自己要跑很快。”


外界也认为星巴克的优势在品牌和场景,而瑞幸很可能会赢在互联网思维。


如果说星巴克是中国现磨咖啡的龙头老大,代表了过去十年咖啡行业发展的话,瑞幸可以算是行业里最成功的搅局者,横空出世,直接撼动了星巴克的江山。


据了解,当下,向来安静沉稳的星巴克,也开始与阿里麾下的饿了么合作,推出外送服务,以补足线上表现乏力的短板。


无论瑞幸咖啡的模式能走多远,但不可否认的是,“咖啡+互联网下单+外卖/自提”的模式就这样来了,在北京、上海城市核心区实现了500米范围内100%覆盖,顾客步行5分钟就能触达。星巴克走了17年的路,瑞幸一年就这样走完了。


一年三次“输血”,瑞幸咖啡烧出来的供应链可靠吗?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