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产品结构的奥秘:虹吸效应和杠杆效应
回顾过往,当年和洋河同样资质的企业有很多,比洋河强的也大有人在,可为什么只有洋河取得了罕见的成果——最核心的差异,就在于洋河产品线的力量:产品的稳定性和发展的渐进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洋河把蓝色经典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作为企业的主推产品,十多年来聚焦推进,坚定不移。而在产品的发展次序上,从主推百元价位的海之蓝,到三百元价位的天之蓝,再到高端价位的梦之蓝,支点稳定、有序地进行着上移。反观其他很多企业,之所以业绩起落、徘徊,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主推产品反反复复,不坚定,价位节奏或滞后或激进,不清晰。
我们认为,一条好的产品线要具备两大效应:虹吸效应和杠杆效应。虹吸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产品在某价位段做得足够大时,会把两端的价位稀释掉”,这要求企业在每一个阶段,最好只聚焦一个机会价位进行突破。只有聚焦力量,把价位做深,才能有长久稳定的立足;至于杠杆效应,首先指的是产品线要成为杠杆,各产品间要有联动性,相互能联想,能带动。其次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对接时代,将企业产品杠杆的支点不断向前推进,从而拓宽企业空间,实现生命力的持续生长。
洋河的产品线设置和发展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当年蓝色经典推出之时,海之蓝抓住口子窖100元左右以及五粮春158元间的价格空隙,以128元的终端价格切入,而在品牌推广中,洋河将80%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了海之蓝上,最终完成了与五粮春等名酒系列酒以及口子窖等地产龙头的竞争,实现了海之蓝在该价位上的深度突破,建立了洋河最根本的品牌根基。
此外,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的品牌联想性也很好,联动力强,能相互带动,海之蓝的深度突破和站位帮助高价位的天之蓝和梦之蓝建立了认知。
2008年前后,环境发生变化,海之蓝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大单品,洋河把产品杠杆的支点上移到了天之蓝,与以剑南春为代表的全国次高端名酒展开竞争。这时候,洋河的推广力量聚焦到了天之蓝,几年时间,洋河再次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三百元价位的突破。
2016年,行业显示出消费升级,洋河天之蓝成了全国性的大单品,洋河又把产品杠杆的支点上移到了梦之蓝。
产品支点上移,聚焦梦之蓝进行推广,这是洋河对接消费升级的第一步!
02
第二步:品牌竞争战略的奥秘:明确消费者认知优势
与这一轮消费升级同时发生的,是整个白酒行业的集中化进程加剧,以及消费者品牌意识的觉醒。在这两大环境变化的驱使下,白酒企业应对竞争的能力要求被大幅提升,企业必须找到和明确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原点”(也就是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相对竞品的认知优势),然后去充分强化它,放大它。
从洋河自身来看,洋河品牌过往的核心诉求是“绵柔”。但对消费者来说,高端产品在品质上并无明显的“好坏”差异,这么高的价格,消费者会默认都是好酒。因此,洋河的海之蓝可以诉求“绵柔”,但是对梦之蓝来说,“绵柔”显然是无法支撑其“不同之处”,从而成为消费者消费的理由的。
而梦之蓝过往的“中国梦,梦之蓝”的感性共鸣,也慢慢的失去了领先性。
在这种情况下,洋河开始了系统性的消费者认知调研。调研发现,在那些高端消费群体心目中,相比于其他的高端名酒,洋河梦之蓝是一种“新形象”、“新力量”的代表,这就是消费者心目中梦之蓝与竞品最大的不同!
基于此,洋河明确了“新国酒”的品牌竞争战略。这是洋河对接消费升级的第二步!
03
第三步:营销模式的奥秘:围绕品牌竞争战略进行落地配称
从渠道盘中盘,到消费者盘中盘,再到522工程;从蓝色经典整体传播到海、天、梦各产品进行品牌化传播,洋河的营销模式始终在与时俱进。
近两年,面对媒体去中心化、广告模式效率降低的营销环境,很多名酒企业开始更多的用行动去塑造品牌,而洋河也在率先转型。
围绕“新国酒”的品牌竞争战略,洋河做了以下营销配称内容:
1、创造优质内容。首先,在品质故事上输出了“头排酒”、“三低工艺”、“东北虎和西北狼为什么喝不过华东小绵羊”等优质品质故事;其次是优质栏目,与“经典咏流传”、“知识的力量”等调性一致的热门栏目关联,实现品牌传导。更重要的是,不断与G20峰会、一带一路等国家大事件关联, 强化“每逢大事必有梦之蓝”的消费者印象,以此来凸显其“新国酒”的品牌力量。
2、创造优质场景。通过“封藏大典”、“头排酒·开窖节”、“绵柔之旅”、“新国酒之夜”等优质场景,实现了与核心消费群体的深度沟通。另外还有“公益研究院”这种连续场景,围绕高端人群关注的公益话题持续开展。
3、创造优质社群。为了进行梦之蓝的核心消费群体培育和维系,洋河在各地成立了“梦想汇”组织,并匹配了专门的“品推部”进行运营。在梦想汇体系中,围绕消费群体,像“筑梦大讲堂”这样的高端体验活动会常年展开。
4、探索数字化。在“销”的数字化上,洋河的SFA系统已经在全国各区域推进落地;而在“营”的数字化上,企业也成立了“数字化中心”进行业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