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光:点亮仰韶文化“中国酒芯”,助力豫酒征程新突破新作为

作者:酒业快讯 更新时间:2023-01-20 16:14 阅读:171

侯建光:点亮仰韶文化“中国酒芯”,助力豫酒征程新突破新作为


弘文化,传技艺,提品质!6月29日,


中国白酒仰韶文化科技论坛暨中国酒曲探源传承专家研讨会在三门峡渑池县国家4A级景区—仰韶仙门山洞藏基地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河南省豫酒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河南仰韶酒业集团承办。


中国白酒行业大咖、河南省豫酒振兴领导小组、三门峡市县领导,以及主流媒体100余人齐聚,在本次研讨会上,白酒行业大咖们从曲酒酿造理论层面探讨中国酒曲的源头以及数千年来的流变,围绕河南酒用小麦的区域优势与现状、仰韶酒曲的生产技艺展开探讨;共启一场中国酒曲千年传承、绽放中原的思想盛宴。


会上,河南仰韶酒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建光做重要讲话,以下为全文:


侯建光:点亮仰韶文化“中国酒芯”,助力豫酒征程新突破新作为


尊敬的 姚厅长、徐校长、刘秘书长、魏院长、雷所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热情似火的美好时节,很高兴和大家渑池会,共同参加“弘文化,传技艺,提品质——中国白酒仰韶文化科技论坛暨中国酒曲探源传承专家研讨会”。在此,我谨代表河南仰韶酒业集团,向今天与会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和各位媒体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同时,向大家长期以来对仰韶的关怀、支持和厚爱,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作为今天活动的东道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河南渑池,是我无比深爱的家乡,也是我们河南仰韶酒业集团的根据地。在人类文明的星空里,渑池是最璀璨夺目的那一片光华:这里是人类远祖起源地、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文化圣地、世界美酒特色产区。


7000年前,在这里诞生的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仰韶先民在韶山主峰——仙门山山脚下刀耕火种、制陶酿酒,点燃了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今天的仰韶人不忘初心,在韶山主峰——仙门山山脚下洞藏十里美酒,动情演绎着中国白酒最初的陶醉之美。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渑池会盟,一杯美酒荡气回肠,终使秦赵两国罢兵言和,谱写出一段“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合美篇;今天我们中国酒业的四海宾朋们在这里会盟,一杯仰韶酒,俯仰之间,历史变幻、沧海桑田。


公元1061年冬天,大文豪苏东坡第二次途经渑池,酒后触景生情,为弟弟苏辙挥笔写下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千古名篇;昨夜,我们的80余位媒体朋友们酒后在璀璨的仙门星河下、五彩的霓虹灯海间,夜游“陶香洞天”,胸中诗情、笔下翰墨,遥追当年、令人无限感慨。


我们的仰韶酒,正是在渑池这片文化沃土上孕育而生。她与仰韶文化不但同姓同名,而且同根同脉。文化的丰厚积淀、技艺的世代传承、科技的创新加持、品质的匠心坚守、市场的精耕细作,得以让仰韶酒业从豫酒中脱颖而出,成为河南省委、省政府“豫酒振兴发展”战略指引下的排头兵、领头雁。


“豫酒振兴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于2017年,三年后的2020年8月份,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启动。此次发掘历时一年多,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遗迹、遗物。其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美国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的科研人员对遗址发掘出的八个尖底瓶的残留物进行了深入分析,不但进一步证明了小口尖底瓶的酿酒功能,并且通过研究证实:7000年前的仰韶先民不但以发芽黍为糖化剂酿造谷芽酒,同时也利用红曲霉、曲霉和毛霉制曲,酿造曲酒。这些经过考古学严谨论证的发现,与郭沫若《中国史稿》中所载,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已经知道酿酒”的说法不谋而合,对仰韶、对豫酒,乃至对中国酒业来说,都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值得庆祝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此次“中国白酒仰韶文化科技论坛暨中国酒曲探源传承专家研讨会”的举办,是对中国白酒“芯片”——酒曲的一次全方位、系统化梳理与挖掘,期待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们从专业的视角提出各自的真知灼见,并对仰韶的发展多多建言献策,点亮仰韶文化中蕴含的“中国酒芯”。我们坚信,在河南省委、省政府“豫酒振兴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在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和各位媒体朋友的鼎力支持下,仰韶酒业借助“中国酒芯”的品牌势能,一定能够一如既往地披荆斩棘、势如破竹,在豫酒更高质量转型发展和中国酒业更加繁荣的奋斗征程中,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最后,诚挚祝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侯建光:点亮仰韶文化“中国酒芯”,助力豫酒征程新突破新作为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