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第一篇文章:拉菲是什么玩意,引得土豪竞折腰(拉菲最全八卦之一)
本系列第二篇文章:拉菲1982很红,但它没有喝尽的那一天(拉菲八卦之二)
本系列第三篇文章:一万元的拉菲,不一定比一千元的二级庄好喝(拉菲八卦之三)
这个系列的文章,收到的最多的读者评论是这种:“中国的拉菲都是假的,中国人一年喝的拉菲,比拉菲的年产量还多。”
这个说法,最早的出处是来自一位浙江省的工商局长,他们在2012年经过调查发现:“拉菲年产量仅24万瓶,中国每年却卖出200万瓶。”而很多媒体做做加减乘除,更得出“中国市场97%以上的拉菲是假酒”这个结论。
但这个论述严谨吗?不。甚至可以说“荒谬”。
虽然,拉菲古堡(即“大拉菲”)的年产量确实最多只有二十多万瓶(年景不好的时候甚至不足二十万瓶),但是出现在中国市场上的拉菲并不是只有一个年份的!而且中国人热爱拉菲又是人尽皆知的,各路葡萄酒贸易公司和掮客也争相把拉菲倒卖到中国,客观上也会增加中国市场上的拉菲的存货量。
其次,拉菲古堡名下,还有一个副牌酒,俗称“小拉菲”(Carruades de Lafite)。
很多顶级酒庄都会有“正副牌”这样的产品体系。以拉菲为例,下图左边的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是正牌酒;而右边的Carruades de Lafite就是他家的副牌酒。
“正副牌”是既要保证品牌品质而又尽量不牺牲效益的做法。拉菲酒庄有上百公顷葡萄园,每颗葡萄藤结出的果实是不一样的,它毕竟是农产品,没有整齐划一这回事。为了保证品质,酿酒师必须在收成中精挑细选,筛选出最好的、可以用于酿造正牌酒的那部分。每年用于酿造正牌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的葡萄大概只占收成的30%。剩下的葡萄也不能浪费,于是便大部分都用来酿副牌酒“小拉菲”Carruades de Lafite,以较便宜的价格出售。
所以,回看“拉菲年产量”这个数据,正牌的“大拉菲”年产量20多万瓶,而副牌的“小拉菲”,年产量是其1.5倍左右,也就有30到40万瓶了。——所以,光是拉菲酒庄本身,每年的葡萄酒产量就在60万瓶左右,而不是20多万瓶。
另一方面,以“拉菲”之名出售的,又不是只有“拉菲古堡”自家的产品。因为拉菲,除了是一个酒庄,它还是一个葡萄酒集团——“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DBR)。
拉菲集团是个进取的野心家,他们把酒庄开遍波尔多、香槟区、西班牙、智利等国家,生产从中端到低端的各类葡萄酒。因为能沾着“拉菲”的光,又在酒瓶上印着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五箭标志,这些酒在大众市场中也会比其它竞争对手更有品牌优势。
这些“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旗下的三、四线葡萄酒,也通通冠上了“拉菲罗斯柴尔德传说”、“拉菲罗斯柴尔德尚品”、“拉菲罗斯柴尔德珍酿”这样的名字,它们的零售价普遍在100~300元之间。论品质当然远不如真正的大、小拉菲了,也没什么长期储存升值的潜力,就是个即开即饮图个爽快、挂着拉菲的名字有点增值的酒。
如果把这些挂着“拉菲”的名字的既便宜、产量又大的酒都算上,那么“拉菲”一年的产量又何止二百万瓶?
所以,你要说中国有没有“假拉菲”,那当然有;但比例远比97%要低。
“小拉菲”究竟价值几何?
在拉菲最红火的年代,你在商务宴请场合请人喝酒,哪怕拿不出正牌的“大拉菲”镇场,也得备着一瓶“小拉菲”,才有上得了台面。因为“小拉菲”(Carruades de Lafite)和正牌拉菲古堡的葡萄产地、酿酒师、储存条件都一样,又是同一品牌,因此价格异常坚挺,近年的零售价也分分钟超过三、四千元(好的年份能飙到八千元),比波尔多二级庄都高出几截。
但是,诸位不要忘记,葡萄酒的品质是“七分葡萄,三分酿造”。尽管大、小拉菲的葡萄来自同一地块,但经过严格筛选、并且把其中佼佼者全数拿去酿造“大拉菲”以后,剩余用来酿“小拉菲”的葡萄,品质和大拉菲是有不小差异的。所以,对真正的葡萄酒饮家来说,这些名庄副牌酒其实是鸡肋,品质再高也有个天花板,却又顶着个名门出身,价格高企。喝它们,还不如喝波尔多的二、三、四、五级酒庄的正牌酒,价格还便宜些。
所以,我对“小拉菲”的态度是:足够便宜的时候可以买来试试,价格高的话就别碰了。
而且,国内的葡萄酒销售们还有个非常不好的风气,就是拿“拉菲集团”那些三、四线的酒充“小拉菲”,哄那些一知半解的消费者买。就在我的朋友圈里,着了道儿的人都不只一两个。对于这些无良葡萄酒销售,我们只能竖起中指。
大家可以再好好看一下上图真正的“小拉菲”的真容。如果单纯为了享受酒的味道,我不太推荐你买,因为品质不怎么值这个价(你要招待些好面子的贵宾那另说)。即使要买,也别被忽悠,错把“拉菲传奇”、“拉菲传说”认作“小拉菲”(Carruades de Lafite)。
拉菲酒庄主——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世界的幕后掌管者吗?
几年前,一位宋姓作家撰写了一本奇幻小说《XX战争》,以史实结合阴谋论脑补的方式介绍了拉菲的庄主——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的家族史。这一切本来都没啥问题,直到这本书被归入“金融类”和“纪实类”。在这本书中,作者将罗斯柴尔德家族描述成在拿破仑时代崛起并完成原始积累,现在由星散各地的子孙隐形控制着世界各地的货币和金融体系,进而控制世界(当年希特勒迫害罗斯柴尔德家族时,用的也是这个理由)。
按照某作家的观点:以这个家族在拿破仑时代积累起来的原始资本,即使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现在应该有几万亿美元了,控制世界金融体系绰绰有余。
但事实上,没有人是上帝,没有人能保证投资永远不出错,除了巴菲特,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投资一直是赚钱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能。实际上,他们在投资的领域相当不走运,他们在美国快速发展的时代撤离了美国,在欧洲的资产又先后遭到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掠夺,以至于现在该家族其实一直在衰落。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盈利能力连高盛的一个零头都不够。
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的话说:“如果我们有这么恐怖的掌控世界的能力,那么这本书根本就不会被出版。”
如果说这个家族在控制世界的话,那也是通过控制人们的舌尖,而非通过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