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暑热难耐,这个时候,下班后能够和家人围坐桌前,喝上一杯清凉的啤酒,再吃点儿清爽的小菜,那种感觉真是爽快的不得了!可能很多人会想,你看,还是现代好吧,在古代上哪儿去找一杯冰啤来解暑气呢!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早在的远古时期,咱们便掌握了啤酒的酿造技术了呢! “酒”在的汉字文化中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声音与“酉”相似,而意思则和“水”与“酉”都有关联。因为这两个部分都代表着酿酒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方面,酿酒的一味必不可少的原料就是水,另一方面,“酉”作为一个象形字,它的金文写法和酒缸的形状十分相似,而要酿出一坛好酒,好的盛器是必不可少的。
在的远古时期,我国便有了类似于啤酒的酒精含量非常低的饮料,古人把它叫做“醴”。在古时,“醴”和“酒”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前者是啤酒,是由“蘖”酿造而成的,而后者才是今天所说的白酒,是由“曲”酿造而成的。
这里所说的“蘖”就是指发了芽的谷物,比如麦芽什么的,这正是酿造啤酒所需要的较重要的原材料。说到啤酒的酿造过程,早在殷商的卜辞中就有了非常详细的记载,从将谷芽浸泡在水中,到糖化、酒化,乃至较后的过滤过程都记录得十分详细。而且研究专家们还发现,“醴”和“蘖”这两个字的出镜率还极高,可见古人对这种酒精饮料是十分中意的。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也能够说明“醴”直到汉代依然是种很有特色的酒精饮料。根据《汉书》的记载:有一个叫穆生的人,不会饮酒,每逢被邀请参加酒宴时,主人都会为他准备低度饮料,后来穆生受到了冷落,就没有人再为他特意准备醴了。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醴”专门适合于不会饮酒的人。
汉代以后的人们开始注重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他们喝酒的口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觉得“醴”的味道太过于清薄,没有喝酒的感觉,于是“醴”渐渐地被口味醇厚的米酒和黄酒所取代,“蘖”的制酒方法也就随之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