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礼起源于祭神的饮食习俗,进入文明社会后,它被赋予了新含义:为防止酒祸,确保合理而制定的有关饮酒的礼仪。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事物不断产生新的认识,酒礼也逐渐随着这些变化而变化。
春秋战国时候礼崩乐坏,使酒礼中含有敬祖事神、表现宗法等级观念、团结宗法关系的功能消退了,增长了世俗性、娱乐性的享乐内容。
1.礼记中酒礼的记载
我国古代的礼起源于饮食,《礼记.礼运》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从这段话中,可以了解到人们以烧燔黍米、擘析猪肉、掬起地坎中的水作为献神之礼,并且用土块敲击土鼓作乐来娱神。后来,酒、乐、酒器与乐器的发明与使用,礼也逐渐隆重了,人们开始用酒来做献礼。
《礼记王制》中详细的记载了关于酒礼的内容,在西周、春秋时代,它涵盖了“六礼”、“七教”和“八政”。六礼指的是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冠礼属于嘉礼,是古代男性的成年礼。
冠礼表示至一定年龄,已经成熟,可以结婚,并从此作为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婚礼,即结婚礼仪。丧礼,是古代丧葬活动中的礼仪。祭礼,是指在祭祀中的礼仪。乡饮酒,古代嘉礼的一种。
也是汉族的一种宴饮风俗。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之集体活动,《吕氏春秋》认为是古时乡人因时而聚会,在举行射礼之前的宴饮仪式。相见礼是等级社会的产物,例如公侯相见,或者拜别时的礼节。
酒礼突出人伦中心的共饮,并且也开启了我国酒宴以“礼乐”为核心的形式。在夏商时代,乡饮酒礼就很受重视,诸侯按时朝见天子时,都实行宴饮的酒礼。当时的养老之礼,也多行酒礼,《礼记.内则》中就记载了这点: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到了周代,乡饮酒礼、燕礼、飨礼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都已经完全成熟了。在酒礼发展的过程中,当时的统治者在宴请王妇、要臣、元老、武将、戚属、诸候、群邑官员和方国君长时,
用音乐歌舞助兴,以此增强气氛,张大威仪,陶冶身心,这种形式被广泛地加以运用,由此就形成了礼乐结合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席位、献礼、礼器、音乐、乐器都有严格的规定。
2西周后期的酒礼
西周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酒礼上出现僭越的现象,席位、献礼、礼器都混乱了,音乐也失去了雅正之音。 这主要是因为在周厉王和周幽王时期,酒色活动失序,这样酒礼就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上层的周天子破坏酒礼之后,诸侯和卿、大夫也不再遵循以前的酒礼。春秋时期,在破坏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具有新内容的酒礼燕飨。当时,燕飨成了诸侯和卿、大夫间社会交往、传情达意的种形式。
拥有军功的贵族力量不断上升,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原有的西周酒礼以周王为中心的形式被改变了。因此在国家政治、军事、外交生活中,传统的燕维就产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酒礼规格的变化,在西周初低等贵族不能宴请高级贵族,(礼记郊特牲)就写到:大夫而飨君,非礼也。
而在这时候却出现了诸侯宴请天子,卿大夫宴请诸侯的事情。其次,宴用诗歌和乐舞等级的混乱,些诸侯在宴会上已经使用天子用的音乐。最后就是献酒之礼的破坏。
在西周强盛时,一般的场合只能行一献之礼,而一献之礼又包括了献、酢和酬,只有天子在行维礼时,才能用九献之礼。可是,春秋时代,楚成王在宴请晋文公重耳时,就用了九献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