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购买酱油、醋,一般都会拿着自家的瓶子去小卖部买,商家用提子把酱油、醋从桶里舀出来,再通过漏斗把酱油倒到空瓶子中,这被称为“打酱油”“打醋”。同样的,在当时“打酒”也很常见。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种散装酱油、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散装白酒得益于产品价格优势及用户购买习惯,在当下的白酒市场中,仍占有一定的份额。
散酒店
散装白酒与市面上的成品酒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没有固定包装,其包装通常是由商家利用回收的瓶子或者新的塑料酒瓶或酒桶来分装。在1998年以前,四川散酒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风光无限,依托当地知名瓶装酒品牌大批的散酒企业开始出现,这些散酒企业借“川酒”的优势,将大量的散酒源源不断的销往外省,并且凭借较为突出的品质占领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散酒不只销给消费者,瓶装酒企业也是其重要的顾客群。
后来随着外部市场的萎缩,川酒名优品牌的迅速扩张以及地方品牌的崛起,散酒市场开始走下坡路。一方面,部分散酒厂是作坊式生产,生产规模小,缺乏建设现代化生产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其产品品质不符合消费者与时俱进的挑剔口味。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部分大型企业在坚守以外,很多小企业退出了散酒领域。尽管如此,散白酒并没有完全的失去市场,因为它仍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散酒店
价格上的优势,是散装白酒对于瓶装酒来说最为突出的优势,也可以说价格优势是散装酒面对瓶装酒围剿下仍能固守的核心要素。要知道,在国内喝低档酒的人还是很多,特别是农村或者务工人员,价低实惠的散装酒符合他们的需求。中国白酒消费人群众多,不可能所有人都喝高档酒、中档酒,所以长远来看,散装白酒不会彻底的倒下,但其生存压力仍旧很大,很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的挤压。
单纯的喝酒已不再成为白酒消费者饮酒目的同时,光瓶酒市场的繁荣与价格下探进一步压缩了散装白酒的生存空间。白酒的定位是价格,散装酒的价格带决定了其低端定位,受制于自身模式,酒厂很难在散酒的形式上做出高端产品。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与消费分级的来临,散装白酒的消费人群会逐渐减少,其所处的价格带甚至都会有消失的风险。
散酒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散装白酒不是蓝筹股,如果投资要谨慎。如果打定主意要做散酒,要明晰散酒生存的特点是价格便宜,目标人群是消费水平较低的人群这两点。在做好市场调研的情况下,聚焦于在人员较为密集的农村,那里的散酒市场还有一定潜力可挖。
另外,当散装白酒遇上私人定制,衍生出小批量定制的概念,在某些省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市场氛围。这种散装白酒店,可以理解为“平替白酒精品店”,而不再是常见的散酒店,是一种新兴业态。
(作者周锦程,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