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6年到1966年,这个阶段的酿酒行业,我习惯把它称之为大试点阶段,因为这10年里面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白酒试点多达几十次,它们的出现都对酿酒行业起到了推动作用,接下来的时间,我会说几个比较重要的试点跟大家分享。
在此之前我们说道过试点之师“烟台试点”对这次试点不了解的童鞋,可以去看以前的文章,我们今天要说的涿县试点是继1955年“烟台试点”和1956年“金陵试点”之后的第三次全国试点,同时也是酒届泰斗周恒刚第一次亲自主持的白酒试点,从这开始,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周恒刚一直都活跃在酿酒行业,出版了很多关于酿酒研究的著作,比如烟台操作法,糖化曲,白酒生产微生物,窖泥培养,酿酒大曲等等有10多本,不光是知识层面的,周老动手能力也非常强,像北京的燕岭春,河北的燕潮酩,天津的芦台春都是周老用麸曲代替大曲,试制成功的。
如今这几款酒,都是收藏圈不可多得的品种,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奠基人之一,周恒刚一生能说的太多了,等我把中国白酒激荡70年这个系列讲完,大家还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去做一些知识拓展,聊一聊这些对白酒行业走着巨大贡献的前辈们,当然这个都是后话,我们今天要说的“涿县试点”是从1957年4月28开始的,到5月20号就开始在北京召开酿酒会议,推广涿县试点的工作经验,也就是说“涿县试点”实际工作时间只有一个月,虽然只有一个月,但作了大量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在烟台操作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把酿酒流程规范化,具体化,烟台操作法的精神实质就是,低温发酵,定温蒸烧,黄曲加酵母,给整个酿酒流程出一个框架,而涿县试点的经验归纳总结起来就四个字稳,准,细,净。
涿县试点的要求是对整个白酒的生产过程,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当时稳的提出主要是因为,生产方法变动太频繁,这个跟时代背景有关,50年代国营酒厂的老师傅,他们平时酿酒就是靠工作经验,没人酿个酒还考虑发酵时间多少,入窖温度多少,加桨对水加多少,我在拿个小本本把这些记下来,根本没这个习惯好吧,在当时你能把自己名字写对就算是文化人了,那么老师傅凭手艺外招进国营酒厂以后,还处于凭感觉酿酒的状态,比如说堆积温度需要多高,糟醅湿度要多大,这都全凭手摸脚踢,根本没有标准,对于同一种工艺,经常出现不同的师傅,不同的操作,酿出不同味道酒,除此之外,老师傅之间也有技术秘密,交流不多,一些工艺缺乏融会贯通的提升,毕竟当时培养新人,都是师带徒,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道理亘古不变,因为这些问题,很多南方酒厂酿的酒品质一直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稳的提出就至关重要,生产管理一定要稳。
第二点就是要准,严格的按照操作方法去执行,也是涿县试点的经验核心,一切操作都要准,不能凭感觉来,制曲,酒母,酿酒的各个工序,温度,水量,配料一律过秤,加浆用水一律计量,第三点就是要细,操作要细,工作要细,原料粉碎是酿酒的第一道工序,把好粉碎的关,粉碎的质量和发酵巧妙结合,也是涿县酿酒工艺的一大特点,第四点就是要净,搞好清洁卫生,防止杂菌侵入,一方面是个人卫生,另一方面是操作卫生,因为杂菌太多会影响酒的品质,其实在我们今天很难理解,酿酒环境要糟糕到什么样子,要把清洁卫生列为四点之一。
我现在还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抱怨用脚制曲,脏不脏,有没有脚气,有没有脚气我不知道,但传统的葡萄酒酿造可比这个恶心多了,有兴趣可以去搜一搜,看一看,比白酒酿造重口多了,用我老家一句话来讲就是,胡咙信子浅的根都咽不下去,听的懂啥意思的老表帮大家科普一下。
更多白酒历史,文化,收藏,品鉴方面的内容。
持续关注大柚子的白酒江湖。
我们下期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