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农历3月初7
汾阳谷地乍暖还寒
张灯结彩的杏花村
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
45岁的阎锡山风尘仆仆
此时在他肩上还挂着诸多头衔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为其中之一
一个作坊的大掌柜
竟得“军区司令”亲临祝寿
是前者身份特殊?
还是后者礼贤下士?
汾酒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章
答案可能在一酒字
1918年,一块奖牌从美国寄往山西公署
起因是三年前参加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本土名酒山西汾酒夺得奖牌
时任实业科科长连挹青欣喜焦急
马不停蹄将消息报告给阎锡山
阎锡山与汾酒之缘就此而结
在随后的数年里
阎锡山不仅亲历亲为改良汾酒
还授意成立汾酒总发行所
副官们甚至纷纷入股
在国际名人泰戈尔访华时
也不忘拿出汾酒公开推广
到1928年阎锡山祝寿杨得龄时
汾酒的股本早已一翻再翻
晋裕汾酒民国时期旧照
在前一年
汾酒的“高粱穗”商标刚被注册通过
而更早之前
汾酒其实是作为一种公共资源
为各地酒坊所公用
1924年晋汾执照更是载明
“专营汾酒及其他酒类”
不过不管怎样
北汾酒、南茅台
在民国的几十年间
早已攒够了名气
以至新中国建立后
第一届国家评酒会评选名酒
以汾酒为代表的四大名酒
皆以名气质量入选其中
民国时期汾酒“高粱穗”商标注册证
汾酒的酿造
虽然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历来都是口传心授
并没有具体的科学依据
尤其在1962年
汾酒因质量问题陷入危机
在这样一个直接动力下
周恩来亲自点将秦含章
主持了一场日后名扬全国的“汾酒试点”
一行35人
与工人同吃同住
一住便是两年时间
1965年,汾酒试点工作形成报告
1000万字的文字材料
不仅为清香型白酒技术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让清香型白酒从工艺、香味物质的确认、微生物的辨识
等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汾酒试点旧照
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大曲酒
采用清蒸二次清、地缸、固态分离发酵法
喝下去觉得清甜,喝完后还留有甜味
正是因其主体香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作用
清渣的工艺
保证了汾酒清香、纯净的显著特点
不过,待到清香型正式确立
还需等到1979年
在此之前
“汾型”的叫法更为流行
流行的背后则是习惯的延续
从30年代到80年代
半个世纪的时间过去
由于种种原因
“汾酒”仍延续其公共属性
尤其是清香密码被破解之后
其酿造技术更被广泛应用
中汾酒城面积相当于两个平遥古城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大江南北无“汾”不至
“汾酒”成为清香型酒的代名词
各地以相同工艺所酿白酒许多均冠名“汾酒”
并仍沿用半个世纪前约定成俗的做法
在“汾酒”之前加字号和商标
以区分不同酿造厂家与品名
除“杏花村汾酒”外
国营武汉酿酒厂出品的“黄鹤楼汉汾酒”
内蒙古扎兰屯市酒厂出品的“秀水汾酒”
以及湘潭汾酒、豫汾酒、海浪汾酒、佳汾酒等等
汾酒大家族遍布大江南北,妇孺皆知
全国各地诸多“汾”字商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
70年代清香型白酒
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70%
自1987年国营杏花村汾酒厂注册“汾”字牌商标后
杏花村汾酒则成一时酒王
从1988年开始到1994年
连续6年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汾老大”之名也由此而来
汾酒的品牌化
应该说利己利人
过去的汉汾牌更名为黄鹤楼
在第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
与之齐名的清香型白酒
还有河南宝丰酒
皆为国家十七大名酒
黄鹤楼与汾酒
在第五届评酒会上
另有几种清香型白酒值得留意
陕西的六曲香、辽宁的凌塔,以及哈尔滨老白干
它们均获国家优质奖
不同于以汾酒为代表的大曲清香
用麸曲酿造的清香型白酒
在北方地区十分流行
街头巷尾常见的红星二锅头
即为其中典型
北方的清香型白酒
以大曲清香和麸曲清香居多
在南方则以小曲清香为主
其中又分川法小曲与云南小曲两支
网红江小白即为川法小曲代表
而玉林泉、澜沧江为代表的云南小曲
口感甚至比大曲清香还要柔和
也十分具有特点
江小白工艺即为小曲清香
也难怪2008年
沈怡方在全国清香类型白酒企业高峰论坛上指出
清香型白酒为流派最多的香型
不管是大曲、小曲还是麸曲
清香型白酒酒的组成成分相对简单
口味醇和、绵甜,且无特殊气味
不仅是生产保健酒、药酒最好的基酒
经过改造后,也容易与国外饮用要求接轨
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较小
以汾酒为基酒调配的竹叶青酒
早已证明质量非虚
许多清香品牌也都一一染指
满足口感清淡、利口化的需求
竹叶青即以汾酒为基酒调配而成
新中国的几十年
“浓清酱香”各领风骚数十年
一波浪潮来临时
一座村庄便可成就一个时代
待到浪潮退去
小小的疏漏也如重千斤
对于清香型白酒来说
它早已走出了杏花村
面对更大的世界
如何迎来下一个春天
才是中华老酒的真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