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家酒评内容中心 巩星
酒,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文人雅士离不开酒, 英雄豪杰离不开酒……酒与政治,一直都有着不解之缘。在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古代社会,受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或影响,人们酿酒、饮酒的物质饮食行为往往脱离饮食活动本身的物质享受意义而向其他非饮食的政治伦理意义转化。
不论是喝酒怡情还是借酒消愁,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酒的故事也继续诉说着一段段历史传奇。历史上,君王借酒夺取权力、巩固地位;政治家借酒活跃气氛、促进社交。
诸如殷朝因酒招灾, 北宋赵匡胤借酒夺权, 明朝朱元璋的借酒消患,鸿门宴的以酒为政治斗争工具,李白、杜甫等以酒为抨击时弊的媒介,三国时刘备、北魏拓跋焘、明末李自成等以酒为拢络人心的手段,大多贴上了政治的标签,如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出现政治一样,酒的社会化就必然导致酒的政治化,古代把饮酒当成、诸侯的专利,以酒来维护特权,巩固统治。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不少历史故事被作者描绘的栩栩如生,其中不乏酒的身影。在《三国演义》中,描写饮酒场面达319次之多,酒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一是用酒塑造形象,二是表现人物性格,三是把酒当做政治工具。今天我们就以《三国演义》的几个故事为例,看看三国酒文化的丰富、特色,以及弄清楚酒在古代政治中有着多大的作用。
鸿门宴——酒成为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
鸿门宴被无数政治军事人物借鉴,《三国演义》里类似于“鸿门宴”的宴会不再少数。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
鸿门宴是刘邦项羽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最高级别领导人举行的宴会,酒是古人际交往间的调节剂,因而酒是“鸿门宴”中的饮食主角。在这场充满刀光剑影的政治斗争的饭局上,酒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调节和缓冲作用。
刘邦向项伯示好时用的是奉卮酒为寿的方式,项羽听了项伯和刘邦的辩护之言后,也用“即日因留沛公与饮”的方式来增加宴会的气氛,当面对高大勇猛的樊哙时,项羽则以赐酒的作法来传达钦佩之情,宴会上刘邦想溜走避祸,张良亦是以“沛公不胜杯杓”为托辞,给刘邦找到了逃跑的借口。总之,在鸿门宴上,酒成为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连接起各个事件,展现出两千多年前那一幕幕惊心动魄饭局上的生动而真实的场景。
汉高祖醉斩白蛇——以酒壮胆,借醉酒之态展英雄本色
汉高祖刘邦在没当皇帝之前,一天夜里,他被一条大白蛇挡住了去路。正好当晚刘邦喝了一整坛的白酒,就借着酒意斩杀了挡路的白蛇。后来有人看到一个老妇人在斩杀白蛇的地方哭泣,问其原因,老妇人说:我儿子白帝子被赤帝子斩杀了。听到这话,令人啧啧称奇,后来刘邦听到这个故事感到非常的自豪,因此也就流传下来了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酒无疑是刘邦的壮胆工具,醉酒的状态同时也令故事增添了几分传奇性,因为状态的不清醒,更像是刘邦冥冥中注定斩杀白蛇,更令人信服,也为其后来起义当上君王的命运埋下伏笔。
“酒壮英雄胆,酒助英雄兴”,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也造就了一个个英雄好汉。无论是古时还是现代,酒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壮胆之物,古人征战前,现代人表白前,不少都会“一口干”一杯烈酒来让自己更热血大胆。
煮酒论英雄——用酒令人放下戒备,以酒局试人
刘备归附曹操后,每日在院里种菜,韬光养晦,以便伺机而动。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青梅煮酒,这一场酒局可谓风起云涌,暗潮跌宕。
席间曹操一再试探,大谈做英雄攻略,刘备却装糊涂,以袁术、袁绍等“匹夫”垫背。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意思是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
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筷子不知不觉掉在地下,正巧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此次酒局借酒为名来玩政治手腕,堪称双龙聚会。曹操借酒局来试探刘备,一是令其放下些许戒备,二是表明自己对对方的尊重,从曹操的“说破英雄惊杀人”到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可谓步步玄机。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态,雄霸天下之志表露无疑。而刘备随机应变,进退自如,也表现出了一世豪杰所应有的技巧和城府。这一场政治交心,双方都是赢家。
除了这几个经典故事,在群英会蒋干中计、桃园三结义和翼德醉酒枉送性命等故事中,酒的作用也都不可小觑。
酒文化在中国千百年来相沿不衰的原因,不仅是带给人们以口欲的满足,而且还具备很多其他的社会功能,尤其在政治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