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我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16年,国务院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成为今年非遗活动的主题。在这样的特殊节点上,白酒“非遗”也成为了行业热议的话题。
就在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会上,“白酒向世界申遗”作为行业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出现在两会酒业代表的提案中,这不是“白酒申遗”第一次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会的热议话题。2018年,“白酒申遗”就成为了酒界代表团的“最强呼声”,引起了广泛关注。
那么,白酒“非遗”为何越来越热?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白酒行业代表有谁?“非遗”招牌对酒企来说,潜藏着什么样的宝藏资产?又将如何发挥在当代的价值?为此,酒说今天把目光特别聚焦到了白酒“非遗”身上。
那些行走的白酒“活化石”
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分布的情况来看,申报国家级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含传统戏剧、传统技艺、民间文学、传统舞蹈等,而中国白酒酿造技艺则属于传统技艺这一门类。自古以来,白酒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百姓人民生活紧密相连,中国白酒酿造技艺,不仅是流传下来的“国粹”瑰宝,更是行走的“活化石”。
在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之中总共有14个白酒酿酒技艺项目入选在提前的两批非遗名录单中。这充分印证着,中国白酒酿造技艺对白酒产业中国文化都具有符号代表的重要意义。这些传统白酒酿制技艺之所以能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者,离不开白酒行业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离不开整个行业对品质追求的坚守与执着。
如今,翻阅这些国家级白酒“非遗”名录,这背后不乏名酒身影。但由于关注“非遗”资产的人群并不多,尽管消费者对这些名酒有一定认知,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了解这些白酒背后的“非遗”技艺。
然而,从这些酒企的品牌历史和文化积淀看,他们本身一定有更多的故事内涵可挖掘,作为中国白酒界的“老字号”,传承古老技艺一方面赋予了它们与同竞者在品牌、品味及品质上的独特性,这种先天基因可遇不可求;另一方面,“非遗”所带来的无形资产,可以为白酒行业转换为物质财富,从而促进整个白酒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白酒“非遗”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前些年,一档《国家宝藏》综艺节目火遍大江南北,让国内观众把目光聚焦到了古老的国宝身上。白酒行业也如沐春风,对“非遗”的挖掘愈发重视,如今,这些白酒界名副其实的传承“宝藏”,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为品牌赋能,白酒行业如何打好“非遗牌”?
非遗不仅活在历史中,更应该活在当下。这对每一个行业门类来说,都是如此。这些年,围绕“非遗”酿造技艺传播,一些酒企已在探索的路上试水先行:
2017年,水井坊独家冠名《国家宝藏》,借节目大火的势头,让“活着的传承”品牌语深入消费者内心。2018年,又通过成立业内首支非遗专项保护基金,投身非遗项目成都大漆保护与传承,提高了行业内外对水井坊非遗文化的认知。
与跨界“非遗”相融合的,还有泸州老窖。近年来,泸州老窖在文化传播方面保持着不间断的动作,围绕正宗、技艺、味道,将古琴、武术、书法、昆曲与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结合,推动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
还有,五粮液、衡水老白干等酒企纷纷亮相非遗线下活动,通过现场呈现手工酿酒流程,展现自身传统白酒酿技的风采;北京二锅头等一些酒企还通过酒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打开了向外传播“非遗”的新窗口。
为何“非遗”正成为这些酒企品牌营销的重点方向?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天,品牌文化日渐成为酒企的核心驱动力,独特、个性的文化营销方式,更易占领消费者心智。而“非遗”作为白酒行业中屈指可数的“国宝”资产,伴随国潮风兴起,打好“非遗”这张王牌,无疑会吸引更多消费人群关注,进而拉动产品销售。
在酒说看来,酒企通过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或手段赋予白酒“非遗”更多的文化内涵,实际上重新唤醒了人们对品牌的认知记忆。他们也将成为白酒“非遗”技艺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大受益者。
一方面,“非遗”自带热点流量,作为稀缺化的标签资源,通过放大“非遗”声量,可以强化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名酒定位,为酒企品牌价值带来有效赋能。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品质的诉求越来越高,国家“非遗”加持,将是酒企传递匠心品质的一个有效出口。
那么,如何将白酒“非遗”实现效益转化?笔者认为,这需要酒企持续深化白酒的生活性表达与地方性表达,用消费者和受众易于理解的故事讲述出来,用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延续丰富“非遗”内涵,拉近与消费者距离,这或许是让非遗走出“深闺”,真正发挥传承价值的通路所在。
中国白酒“非遗”技艺还能走更远
加速白酒“非遗”价值变现,是行业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之一。与此同时,近些年,白酒向世界“申遗”的呼声也变得越来越强烈。据了解,截至目前,与酒有关的世界非遗项目主要有格鲁吉亚陶罐酿造葡萄酒技术、比利时啤酒酿造文化、瑞士沃韦葡萄酒节、意大利南部潘泰莱里亚岛由古腓尼基人发明的葡萄种植技术等。但中国的饮食及酿酒项目却还没有一项成为世界非遗。
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耀认为,无论从历史长度、文化深度,还是工艺的复杂度、民族的独有性上来说,中国白酒都应该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不可替代的符号。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也提出,通过中国白酒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从技艺到记忆,从内部到外部,从国家到世界,推动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继承。
在酒说看来,如果白酒酿酒技艺在世界非遗名录中能占“一席之位”,对行业发展将是大有裨益的。除了能为白酒行业发展树立更强大背书,也将有利于激励国内传承白酒“非遗”技艺,进一步增强中国白酒的工艺自信和品质自信。
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曾表示,目前中国传统的酿酒技艺正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不加以特别重视和保护,中华古老的酿酒技艺传承将岌岌可危。因此,从现实看,中国白酒“非遗”技艺要想走向国际,更需要国家、社会、行业等多方共同努力,来加强国内白酒“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充分激发白酒酿造技艺在国内的活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
今天这个时代,中国古老酿酒技艺的魅力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洞见,为中国白酒技艺找到一条新生之路,已凝聚成行业共识,而只有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让这些白酒“非遗”真正活起来,才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最好的传承,最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