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巴里坤匈奴考古遗迹

作者:李寻讲酒 更新时间:2022-08-27 12:13 阅读:467

新疆巴里坤草原地处天山北麓,海拔1500~2000米,是一处水草丰茂的盆地,素有“古牧国”之称,据汉文献记载先后有月氏、匈奴、乌孙等游牧民族在此生活,直到现在依然还有游牧着的哈萨克民族。


自2000年以来,西北大学的王建新教授和考古专业的学生对这里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工作,发现有石围居址上百处,墓葬上千处,岩画几千块,进而认为这里是一处大型的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群,该遗址群主要分为红山口遗址和东黑沟(石人子沟)遗址两处。


2012年7月,本刊记者来到巴里坤,在考古队执行领队马健老师的带领下,对红山口遗址和石人子沟遗址进行了考察。


走访巴里坤匈奴考古遗迹



图中戴帽子的是马健老师。他曾在北京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赴德国慕尼黑大学访学一年,现任教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方向为:早期铁器时代欧亚草原考古、匈奴考古、秦汉考古。发表论文和专著有:《匈奴葬仪的考古学探索》、《公元前8~3世纪的萨彦-阿尔泰—早期铁器时代欧亚东部草原文化交流》、《黄金制品所见中亚草原与中国早期文化交流》。


1 红山口遗址


红山口遗址,位于巴里坤县城东南30公里,北距兵团农十三场5公里。


走访巴里坤匈奴考古遗迹



红山口遗址1号地点前的道路遗址


从山坡上往下,可以看到一条很整齐的,用石头修筑的道路痕迹,蜿蜒而下,听马健老师介绍,这很可能就是匈奴人当时修筑的直通统治者王庭的道路。


走访巴里坤匈奴考古遗迹



巴里坤红山口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这是正在发掘的红山口遗址2号地点。关于这处遗址性质,有观点认为是匈奴人的居住遗址,也有观点认为是高台祭祀遗址。


走访巴里坤匈奴考古遗迹



红山口遗址地表石头遗迹


根据考古学方法分析,这是一群由人工摆放过的圆石头,从外表看,这些石头可能是堆过墙基或墙体的。当地现在的牧民还依然用石头垒筑羊圈。


走访巴里坤匈奴考古遗迹



红山口遗址2号地点尚未发掘的石墙遗迹


从地表看,这些石头排成一圈,呈方形,由于尚未发掘,还看不知道墙体高度。这里分布着很多像这样的石墙遗迹。据考古队执行领队马健老师介绍,这里是一处大型的公共建筑遗址,而本刊记者则认为那是一个军事化色彩很强的聚落,说是龙庭可以,说是老窝亦可也。


走访巴里坤匈奴考古遗迹



红山口遗址2号地点前的帐篷遗迹


从山坡上往下看,在2号地点前的草地上,分布着几个明显的圈状痕迹,马健老师解释说这是过去人们搭帐篷时遗留下的痕迹,而本刊记者则认为是地下营养成分不同导致的,建议他们找草类专家和土壤专家做个检测。


2 石人子沟遗址


石人子沟遗址,也叫东黑沟遗址,位于新疆哈密巴里坤自治县城东南23公里处的石人子乡东黑沟水电站以北,东西长10余公里,南北宽5公里,分布有呈“品字形”的大型石筑高台3座。


走访巴里坤匈奴考古遗迹



巴里坤石人子沟高台遗址远景


这处遗址位于巴里坤县城东23公里处,2007年曾被评为“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王建新教授最初判断这里是匈奴的一处王庭所在地,当地政府将此规划成“王府聆涛”的旅游景点,这里的涛声即是松涛。


走访巴里坤匈奴考古遗迹



巴里坤石人子沟高台遗址内部


这处遗址以石头垒筑而成,这是经过考古发掘后所呈现的面貌。王建新教授认为,这个高台最初应该是一个建筑遗址,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毁于一场大火,之后就成为一个祭祀高台。 照片中的石圈内埋有被肢解的人骨,据说像这种石圈高台内还有好几个。


走访巴里坤匈奴考古遗迹



巴里坤石人子沟匈奴遗址附近的牧民羊圈和土坯房


图中左边是当地牧民的羊圈,右边是牧民住的土坯房。从照片上看,当地牧民以以石头干砌的方式垒筑墙体,高约有170cm。这很可能是沿袭了匈奴人以石砌墙的传统。


3 巴里坤湖


巴里坤,古称蒲类海,因巴里坤湖在过去叫做蒲类海而得名,是古代游牧民族聚居地重要据点,文献记载汉匈大战中有五场战役发生在此,窦固、窦宪都在这里打败过北匈奴,新疆出土的四块汉代碑刻中,有两块出土于巴里坤,分别是《裴晨碑》和《任尚碑》,加上新发现的聚落遗址,为遗址性质提供了更多证明。


走访巴里坤匈奴考古遗迹



雨后的巴里坤湖


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位于新疆巴里坤县西北18公里处,是一个高原湖泊,海拔1585米,四周山峦起伏,水草丰美,湖中碧波荡漾。独具“迷离蜃市罩山峦”的奇观,是一处夏季旅游避暑的好去处。雨后静静的湖面泛着银光,远处水天一色,极为美丽。


本文由休闲读品杂志社原创


编辑:圆圆


禁止侵权,未经授权盗取作者图文


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