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是国人饭桌上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家永远离不开一个“酒”字。
喝酒也是我们饭桌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而酒文化也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有着各自的内涵。
在先秦时期,喝酒只是贵族们的活动,他们在宴席和重大活动中会使用精致的青铜器具来盛放和饮酒。平民百姓是没有这种待遇的,只能用简单的器具喝酒以及存放。
饮酒以及很多和酒相关的礼仪流传到寻常百姓家是源于冶金工业的兴起。
冶金工业让制造业发展得更繁荣,制造器具也变得更加容易,技术有了进步,产量也跟了上去,更多的老百姓也拥有了专门盛放酒与饮酒的器具,饭桌整体得到了提升,同时民间也产生了酒桌礼仪和酒桌文化。
而喝酒也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平常的一部分。
不同民族、地域之间的酒文化有何区别?
酒是很主观的东西,不同民族之间喜爱的口味和酿制的技艺不同,出来的味道肯定也不同,那么他们之间的酒文化有什么区别呢?
从酒的方面来说,汉族人通常喜欢喝黄酒和白酒;蒙古族人喜欢喝马奶酒;维吾尔族人喜欢喝葡萄酒。
那么地域之间呢?
比如,南方地区的居民喜欢口感软糯绵柔一点的酒;而北方地区的人更喜欢入口浓烈的酒,且更喜欢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西域地区因为盛产水果,所以更喜欢水果酿制的酒。
他们因为生活地区的气候,风俗不同,塑造了风格迥异的饮酒文化,十分有趣,体现了地域和民族的差异性。
三巡五味
但是各个地区都流传着一句古话:“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其中的三巡和五味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这句话就出自饭桌上,因为中国人向来喜欢在饭桌上交流,在饭桌上,小酌几口,才能打开心扉,畅所欲言,交流情感。
不管是在亲朋好友宴请,婚宴酒席,还是各种联谊活动中,酒都是不可缺少的。
传说中的“酒过三巡”其实就是人们在酒桌上的敬酒规矩。
一般古代人宴请的时候都有单独的位置和餐具,不是坐在一起的。主人坐上位,宾客在下位。
当侍女把酒按照顺序为宾客斟满后,被称为“一巡”,顾名思义,“酒过三巡”就是已经斟满三轮了。
此时一般大家都已经喝得差不多,尽兴了,也不会喝醉失礼,还能进行良好沟通,彼此增进感情和了解。
古代更注重“长幼有序”和“尊卑分明”,具体表现就是吃饭时的座位分布。
菜过五味
那么后半句”菜过五味“是什么意思呢?
在宴请宾客时,主人家不能只顾自己的喜好,只准备自己喜欢的饭菜,更要顾及宾客的口味和喜好,所以五味具体指的是“酸甜苦辣咸”。
而来源则是根据中医理论,中医理论认为,这五味分别代表“心肝脾肺肾”。如果宴席上都有,那么就会吃得很愉快,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饭桌上吃饭喝酒一定要有一个度,不能过分,这样才不会桌前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