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3大好喝不贵的尴尬白酒,90后不懂喝,60后70后却当宝贝
酒作为人类生活中日常饮料之一,在我国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从商州时代自创黄酒,一直到现在已成为家家户户日常饮食和重大场合中的必备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每个人的经历与生活的不同,酒文化也在各个年龄阶段中体现了差异,到了现在的新时代,也出现了90后不懂喝,60后70后却当宝贝,3大好喝不贵的尴尬白酒,为什么白酒也会有尴尬的时候呢?那就得给大家说道说道了。
一、年代造就的尴尬。
60年代的人们日子过得苦,青年老少们连能吃上一口饱饭都很难,别说顿顿餐有酒了,想喝口干净水都很难,所以酒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值得珍藏的东西。
70年代的人日子稍好了些,但也没赶上前辈们那样毕业包分配工作和房子,于是他们又开始为自己的事业打拼。酒桌上觥筹交错,各种酒席应付不断。和酒打了一辈子交到,到老了也快成为自己不可或缺的朋友了。他们是最懂酒的一代人。
90年代的人没有这些老前辈们的忧虑,从小过的衣食无忧,什么也不愁,却有了精神上的迷茫。酒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宣泄品,是成熟的标志。
这三代人由于出生时的成长环境不同,对酒的认识也不同60、70年享受的是酒的味道和回忆而90年代以后的人注重的是酒的颜值和新鲜感。这慢慢的酒造成了一些酒的尴尬局面。
比如说董酒,生产于1957年,当时被誉为:“国家名酒”,这款酒时代悠久,外包装比较传统,现在年轻人很少听说,却是老一辈人喜爱的酒之一,是一个年代的记忆。
由130多种中草药参与制曲,颜色清澈透明,味道优雅柔和,气味多重复杂。入口香醇细腻,窖香味十足。整体饮下来不干、不燥、不烧心、不上头,余味连绵充斥在口腔中,让人回味无穷。
二、包装上的尴尬
60、70年代追求的都是朴素、节俭的美,因为他们从小就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所以什么东西都追求简单,只要内在美怎么样都是美的。
而90年代的人更追求的是视觉上的美,什么东西都要最漂亮的、最美的,也有了“颜值即正义”的说法,所以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人更喜欢的是华丽的外貌和更新颖的物品。不喜欢那种简单的东西。
所以古道江湖1800反而有了这种外包装上的尴尬,它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光瓶酒,简洁朴素没有奢华外包装也没有华丽的外表,一眼就能看见瓶身和酒。因为它过于朴素,现代年轻人很少知道这款酒。
酒厂实力雄厚,有30多年酿酒历史,酿酒车间三万五千平方米,发酵窖池就有两千多个,年设计生产曲酒能力一万吨,储藏能力两万多吨,藏酒地窖一万多平方米,年成品酒生产能力两万多吨,而且产地地处四川,业内一直流行着:“川酒甲天下”的说法,许多名牌酒都产与此。
由五种粮食历经2400小时恒温发酵,基酒窖藏老熟1800天,精心勾调后的酒体还需要稳定365天,整个酒色晶莹剔透,粘而不稠,香气醇正绵柔。入口和顺,口感柔和,酒质纯净、清冽、舒爽。整个酒有52度但喝多却不上头,第二天早上起来完全没有头疼的后遗症。
三、名气、价格上的尴尬
在物质条件满足之后,人们就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品质生活,什么好看的、漂亮的、高端的、大气的统统都要收入麾下,越有名气的越要,而且还瞧不上那些没名气的他们看不上眼的,越来越追求奢华品牌。
而那些本质好喝而又不贵的酒却晾到了一旁,比如玉冰烧。它的整体价格不贵大概在十几块钱元左右,原产地于广东佛山地区,深受广东人的喜爱,可以说是广东白酒里的一大特色。
这款酒的酿制材料也及其特殊,主要成分由肥猪肉浸泡而制,在广东肉读音“玉”,所以名字称为玉冰烧。整体酒色透明,因为由猪肉酿制,脂类很丰富,挂杯非常厚重。味道闻起来清香怡人,尝起来不辣不苦、甘冽丰满,酒香不刺喉。
所以说酒没有好坏之分,它永远保持着那个最本质的自己。只是品酒的人不同了已经不再追逐那个最初的本质了,最终的结果可能不只是造就了酒的尴尬,更是造就了年代与年代之间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