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白酒发展史,白酒产业自经济市场化以来,经过了近40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从粗放型酿造生产,到跑马圈地大扩张,再到调整洗牌,万亿级消费市场容量成为白酒行业津津乐道形势一片大好。
没有产区不代表低品质
近年来,白酒业也刮起了“产区风”,有水的,吃水,有山的吃山,没水没山的,就吃平原。
以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剑南春、舍得形成了“长江上游超级产区”。以“茅台镇7.5平方公里”为概念的中国酱酒核心产区带动了茅台镇几百家小型酒企搭乘茅台热的东风,以至于许多茅台镇酱酒企业在销售酱酒时,首先介绍的就是来自中国核心酱酒产区,再讲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酱酒热,仅仅是茅台热,众多酱酒企业还是你要做好品质提升和品牌传播,否则产区概念有可能限制一些品牌的发展。产区标示往往给消费者一个误导,只有标示产区的酱酒才是好酱酒,这是一个误解。
只要使用优质原粮,严格控制质量,完全可以酿造出高品质酱酒,无论北方南方。价格的高低实际上跟产区不能划上绝对的等号,价格高低只是一个综合因素。
产区概念可能限制中国白酒的创新发展
我们以茅台镇7.5平方公里中国酱酒核心产区为例。在这个产区有中国白酒最著名的品牌——茅台,但却仅仅也只有茅台,其他诸如国台、钓鱼台等等,也只是在部分省份占据一定市场,而与茅台之间的价格差,还是有很大差距。
再有,中国各大名酒品牌纷纷以产区构筑起“拦河坝”的时候,其他区域酒企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产品认知度,包括价格等方面,都会远远低于知名品牌。而当其他品牌拉升价格的时候,就会遭到质疑,这就是尴尬所在。
过分强调产区不适合中国白酒健康发展
中国酒业在继承和发扬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要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多样性,要从酒企竞争和文化竞争转向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更高层次的服务竞争,而不仅仅是产区、风土等概念竞争。
产区的不同可以用中国八大菜系来形容,各有各的不同。目前我国饮酒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酒类流通市场体量超过1.5万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内将达到2万亿元,一跃成为全球最大酒水消费市场。
国内大部分白酒消费者都是入门级,对白酒的品质还停留在“好喝、不口干、不上头”阶段,过于强调产区和香型的概念,对其他酒企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消费者重复消费,更不利于市场扩大。
白酒企业要占领消费者心智,要突出宣传产品特点、特色的诉求。中国白酒酿造高度依赖于生产环境,离不开水、土、气、技、艺、藏。白酒与一方水土息息相关,也是白酒生产企业的区域特色。水质、土壤、气候、微生物是生物的多样性,离开了这个特殊的生态地域环境,也就没有了家乡的味道,没有了地域情怀。
相比世界上葡萄酒产区发展看,现在也有“新旧世界”之说。我国白酒产区发展才刚刚萌芽,且白酒企业品牌打造的水平还远远不够,未来我国白酒产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当前,以国内名酒龙头企业构建的白酒产区概念对名酒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市场推广、品牌价值极具排它性和隔离性,更多的中小企业是在蹭热度,最后有可能造成依靠技术和营销发展起来的白酒企业很难呈现产区概念。
中国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传承和发扬,而技术进步和科研创新是一个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引领行业发展进步的发展方向。
一个行业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就不会有生机和活力。中国白酒健康发展的核心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指引,以科研创新为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国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体现时代酿造技艺,才能在白酒发展的历史之中,为后人遗留下新时代中国白酒行业健康发展的历史画卷,而不是创造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