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义烧房”的前身“成裕烧房”于同治一年(1862年)开设,创始人是华联辉,
华联辉既继承经营盐业,又读书应试,中咸丰乙亥科举人。光绪三年(1877年)受聘为四川盐法道总文案,协助唐炯推行“官运商销”新盐法。
其弟华国英,也是举人,长期任四川官盐总办。华氏兄弟先后经办盐务,控制川盐运销,在茅台镇开设“永隆裕”盐号,在贵阳开设“永发祥”盐号。
据华联辉的孙子华问渠回忆,在咸丰末年,华联辉的祖母彭氏在一次闲谈中偶然想起年轻时路过茅台曾喝过一种好酒,嘱咐华联辉到茅台时带些回来。华联辉到茅台时,战争方过,到处是残垣断壁,原先的酒房已夷为平地,作坊主人也不知下落,华联辉决定在茅台设坊烤酒。
恰好这时作坊旧址的土地已收为官产,官府正将其变卖,于是华联辉便购得原作坊旧址杨柳湾的那片土地,找到昔日的酒师,在旧址上建立起简易作坊,酿出的酒果然如同祖母当年所饮的一样。于是继续酿造,仅作为家庭饮用或馈赠亲友,不对外销售。因酒质优良,亲友交口称赞,纷纷前来要酒,于是,华联辉决定将烧房扩大,定名为“成裕烧房”,附属于“永隆裕”盐号,不久更名为“成义烧房”。茅台酒从此才逐渐恢复和发展。
起初,酒房规模不大,只有两个窖坑,年产1750公斤,酒名叫“回沙茅酒",产品由他在茅台和贵阳的盐号代销。
此后,华联辉因病去世后,他的儿子华之鸿当时才14岁。
后来华之鸿还考中了秀才,不过在其叔父华健庵入川任官盐局总办后,华之鸿开始了辍学经商的生涯。
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华之鸿因母亲去世,于是回到了贵阳本地经营盐业。光绪末年,华之鸿出资办学、办报,并出任了贵州省商会会长一职。
华联辉的儿子华之鸿接办之初,仍作为附带业务经营。直到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后,才引起华氏重视,年产量扩大到8500-9000公斤。1936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相继通车,给茅台酒运销省外创造了条件。
到了华之鸿的儿子华问渠经营,曾打算扩大生产,因经济力量不足,未能实现。1944年,“成义烧房”遭火灾大部烧毁,华问渠恢复重建并扩大规模,窖坑增加到18个,年产量最高时达21000公斤。
“荣和烧房”于1879年设立,由石荣霄、孙全太和王立夫三人合股开设。
“恒兴烧房”是赖永初于1941年接手“衡昌烧房”后,更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