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茅台为代表的一线白酒品牌价格上涨过程中,一些地产白酒在市场一线过得还有滋有味,尽管它们没有也不可能从高端白酒涨价中攫取到任何空间。但是,它们基于计划经济原因遗存的地方化品牌影响力,基于以量产来换取最小利润的经营手段,基于船小好调头追逐市场趣味的便利等等都保证了它们在中国白酒消费终端占有一席之地。
很多酱香酒企对这种情况是既愤怒又羡慕,因为对它们而言,能够搞定几个县市级市场,基本已经够吃了,但要真搞定,却难上加难。
为什么呢?一是因为酱香酒重口味的特征,让其自带口感壁垒——消费者喝不习惯!二是酱香酒“12987”的工艺,天然就增加了成本——生产者卖不了低价!
如此而言,就算在茅台涨价的情况下,酱香酒想要沉不下去也是难上加难。加上其天然具有的某些贵族基因,就算是偶遇困难,又怎能随意委曲求全呢。
中国白酒市场之大,总归有我酱香酒的生存之地吧。
有的。尽管上面的部分你承接不了,下面的部分你又无法放下身段,那唯一的出路就只能在中间了。
对于单价在一百至五百的中间市场,酱香酒该如何做?其出路就在你得好好地将就消费者。因为他们既不图你的名(品牌),也不图你的利(便宜),你唯一能够吸引他们的就是贴心的服务。
你会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服务?是赏心悦目的包装,还是意犹未尽的故事;是厚重独特的文化,还是醇厚绵长的口感。总之,你得有一套。
有人说,能够把钱从别人口袋中拿到自己口袋的是商人,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放到别人脑袋里去的是哲学家。要卖好酱香酒,你仅仅是个商人还不够,还得是个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