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历史悠久
茅台镇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大禹时代,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酿酒。
汉代,今茅台镇一带有了“枸酱酒”。《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南越,曾专程绕道取此酒归长安献与武帝饮而“甘美之”,成为茅台酒走出深山的开始。
唐宋以后,更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
到了清代,茅台镇酒业兴旺,“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声名鹊起。据清代《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茅台镇悠久的酿酒历史能够声名远播,与茅台镇所处的位置息息相关。由于地处赤水河岸边,古代交通又以水路为主;茅台镇便是川盐入黔的主要停靠点之一。盐商便将茅台镇的佳酿从黔地带向全国。
神秘的茅台是大自然的恩赐
酱香型白酒全国各地都能生产,但茅台酒却只能在茅台镇生产。茅台是酱香型白酒,但许多的酱香型白酒却没有茅台的味。这就是茅台镇的地域、气候和水源等大自然给予恩赐。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茅台镇全年冬暖夏热,风小湿润。年均气温21度,相对湿度80%,加之处低矮的河谷地带,四面环山,一水中流,形成独特小气候,为酿酒微生物的形成和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被誉为『酿酒圣地』。
恰得其妙的地质构造
茅台镇紫色砂页岩表层广泛发育着紫红色土壤,本地人称为『红土』,『红土』土质松软,缝隙较大,具有良好的渗水性,使得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两岸的红土层流入赤水河时,既溶解了红土层中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又过滤出纯净无毒、香甜可口的清冽泉水。
优质的宝贵水源—赤水河
赤水河被誉为『美酒河』穿茅台镇而过,赤水河『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特别是茅台镇河谷一带,更是酿造美酒的珍贵水源。
绿色健康的有机原料
祥康大烧坊采用本地生产的『红缨子』糥高粱,这种皮厚肉少,支链淀汾含量极高,也只能在赤水河流域特有的水份、土壤和气候环境下种植,这也是祥康大烧坊称为『茅派酱香典范』的原因之一。
传统匠心工艺 茅派酱香品质
中国白酒历史文化悠久,酱香白酒作为4大白酒香型中的一种,工艺传承十分讲究,祥康大烧坊承袭“12987”传统古法酱酒工艺。严格按照最传统的一年一周期的生产方式,以中国农历重阳节为时开始,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这是中国酿酒行业最为复杂的工艺。
秉承古训酿出的茅香型酱香白酒,酒味呈酱香、窖底香、醇甜香而具独特风格;酒体圆润,香气幽雅;酒味丰满、醇厚。
茅台镇惊艳的祥康『大烧坊』
『茅台镇7.5平方公里圈』已经成为真正茅派酱香型白酒的标配。土壤、水源和气候一个都不能少,而最为关键是酿酒所需的『微生物群』,可能离开了『7.5平方公里圈』就越发显得稀少。从清末、民国时期数十家烧坊林立的茅台镇,到如今开山拓土、争分夺秒在有限的『7.5平方公里』圈地造酒;接近两个世纪的跨度,时间很长,区域很小,争抢的都是大自然恩赐。
贵州祥康大烧坊位于茅台镇核心产区,距「茅酒之源」生产车间直线距离不到700m,酒厂占地2000余亩,具有28栋标准化生产车间;共计1366口窖池;年产大曲坤沙酒12000吨左右,基酒储存量超4000吨是茅台镇第二家大曲坤沙酱酒年产能过万吨的酒厂”。
祥康大烧坊与茅台酒同位于茅台镇核心产区西晒区,西晒区具备最长的全年光照时间,是酿酒环境中关键条件。茅台镇因四面环山,地处位置特别,祥康大烧坊享受着与茅台酒完全一致的酿酒环境;又与茅台酒一样靠近赤水河,具备了酱酒生产所需的赤水河水,最符合酱酒生产中的端午制曲条件。
还采用了传统古法“12987”酿造工艺,祥康酿造的每一瓶酒的酒龄都在5年以上,没有5年,绝不出厂。不管从环境、规模、工艺来看,祥康大烧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惊艳条件,所产的酒堪称「茅派酱香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