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2015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的。这部法律原来是104条,修改后有154条,增加了50条。这部法律通过以后,新闻媒体评价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并将于10月1日起施行。其中新法中提到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防病治疗功能。内容与注册或备案内容一致,载明适宜人群、功效成分及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消费者就不会被保健酒产品繁多的广告花样、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所迷惑,这些打着保健、滋补、壮阳、强身等概念的保健酒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吗?
近日食品安全问题频现,“伟哥门”又重创保健酒行业,之前网络上有很多网友表达饮用保健酒之后的不满。其实,这只是这个鱼龙混杂的保健酒市场的一个缩影。如今新法实施,想通过夸大宣传,虚假广告,骗老人可以治百病,能保健养生,对消费者进行洗脑欺骗的手段再也不能猖狂了。
究竟什么是保健酒呢?小编先是百科了一下:保健酒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医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历代医药著作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有药酒治疾健身的记载。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中药浸酒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已发展到利用萃取、浸提和生物工程等现代化手段,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份制成高含量的功能药酒。
从百科知识中得到的答案看起来还是很模糊,保健酒属不属于药酒,那保健酒又和药酒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专家解释,药酒主要以治疗疾病为主,必须取得“国药准字号”,有药物的基本特征,有明确的适应症、禁忌症、限量、限期,必须在医生监督下饮用。
保健酒和药酒都是在酿造过程中加入药材,导致很多消费者分不清二者的区别。事实上,保健酒属于“饮料酒”范畴,主要用于调节生理机能,以保健、养生、健体为目的,由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和食品部门主管;而药酒属于“药”的范畴,主要用于治病,有其特定的医疗作用,由药厂生产,药品管理部门主管。前者适用于健康或亚健康的人饮用,后者则多用于疗伤治病。专家解释,药酒主要以治疗疾病为主,必须取得“国药准字号”,有药物的基本特征,有明确的适应症、禁忌症、限量、限期,必须在医生监督下饮用。
根据国家规定,药酒必须在正规医院药房或药店才能销售。而“保健酒”以养生健体为主,没有治疗作用,产品上不能明确宣传其疗效,必须获得保健食品批号。因此,药酒的审批要较保健酒严格得多,治病功效也优于保健酒,而且是对症的。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也表示:“保健酒属于保健食品,但到底什么是保健酒,国家尚无确切和统一的定义。”
对于保健酒行业,业内专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曾分析认为,中国保健酒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保健酒企业虽多,但参差不齐,大部分企业规模都还很小,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小,产品的特性少,共性少,发展很不均衡,缺乏行业的方向性引导。
酒类专家朱玉增表示,中国传统的中医有很多所谓的药方,所以非常容易搞保健酒。另外,它对基酒、泡药酒的技术要求不是很高,所以进入门槛比较低。朱玉增认为,保健酒本身不是药,它不能达到像感冒药那样立刻见效的效果,但是很多中国人喝保健酒确实抱着这样一个心态,希望喝了保健酒就可以立刻见效,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等等一些效果,它就促进了中国保健酒产业本身的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引导和监管,保健酒很有可能重蹈保健品市场的覆辙。
在白酒专家铁犁看来,在保健酒行业里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可能在于,有些保健酒企业,尤其是那些一些规模较小、没有拿到批号的小酒厂,为了追求功效好,可能私下使用一些国家严格规定为药物类的、禁止添加的产品,这样虽然极大地提高了相应的功效,但是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看完上面的内容,小编大概明白了,保健酒和药酒不能混淆,保健酒不能起到药的功效,而我们在选择保健酒时,一定要选中大牌子,信誉好的产品,避免购买和饮用那些没有拿到保健酒生产许可以小酒厂产品。另外小编不得不再次提醒大家,保健酒具有保健功能,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要喝了保健酒就一定能够保健,如果饮用不当还可能反过来对身体造成伤害。保健酒能否有功效、是否会有副作用跟个人体质也有关系,所以我们要慎用。
新法的实施,将有利于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格局以及食品安全大环境的实现。追溯问题的源头,加强惩罚力度,强化政府责任,动用刑事手段,加强经营者法律意识,相信,未来市场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少,消费者权益得到最好的保障。(中国酒业)
免责声明:本公众平台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个人的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将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文章作者认为本公众平台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在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