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在谈论某种现象何以为此时有两个角度,一种是“结构”,一种是“能动”。前者强调结构的决定性,如习俗、技术、资源、制度这些所发挥的作用。后者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强大力量,如各种心理活动的神奇魔力。
白酒
讨论“为什么中国白酒不能像其它的烈酒一样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如此分析。
从“能动”角度看白酒,特殊的风味与复杂的成分是制约其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影响消费者购买酒水的先决因素是风味,而中国白酒因特殊的复式发酵法而拥有迥异于其他烈酒的特殊风味,国外消费者初次饮用往往很难接受。从2017年我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白酒出口量仅占国内产量的0.12%,出口金额仅占当年销售金额的0.50%。白酒类产品在国际酒类市场上的占有率仅为0.76%,这与我国酒类生产大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符。
烈酒
中国白酒出口亚洲地区占比较大,但即便如此,威士忌、伏特加仍是亚洲蒸馏酒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酒种。在亚洲白酒占比高于其他地方性酒类如烧酒、朗姆酒等,但离威士忌、伏特加、白兰地还有较大差距。相关问卷调查显示,亚洲地区消费者少数喜欢白酒外,大部分消费者表示“不了解中国白酒”,“口感太重不适应”,甚至“从未听说过”。可见,白酒国际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的分析种类达到300余种,定性定量的80余种,各种微量香味物质的不同组成,形成了不同香型的中国白酒的风格特色,这赋予白酒无穷魅力的同时,也使得白酒生产难以产生统一的标准。基于此,中国白酒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中仍然属于“每升酒精含量低于80%的其他蒸馏酒及酒精饮料”,没有独属的商品编码。这对我国白酒国际贸易相关数据的收集及其准确性造成了不便,也对中国白酒的传播造成了不良影响
从“结构”角度看白酒,国家影响力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白酒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中国白酒出口增速较快的是非洲,尽管大部分出口非洲的白酒受众是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不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无疑会对全球消费者认知中国白酒起到推进作用。就像当年葡萄酒顺着贸易之火植根各地,中国白酒在未来也会用合作与共赢的手段让世界认可中国白酒的味道。
烈酒
由轻视到重视,由不理解到感同身受,这不仅取决于标的本身,就像中国的那句古话“功夫在事外”。在若干年前的国际艺术品市场,毕加索、梵高等的画作可谓天价,而中国名画的价格相比之下远远不如。近些年,中国名画价格持续走高,进入“一亿美元俱乐部”的不在少数,这是因为全球藏家突然明白中国艺术的精髓了吗?还不是因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国内艺术品的议价权大大获得提升。
由此可见,尽管目前中国白酒并不像其他烈酒一般国际化,但是随着白酒产品的多元化与国家实力的增强,白酒也一定会越来越国际化。即使是目前并不“国际”的白酒也不必着急,广阔的中国市场与稳健的国内消费,足以让其他烈酒眼馋、心痒。
(作者周锦程,系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欧阳千里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