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那么严谨的话,我们现在喝的酒可以分为两大类:谷物酒和果酒。以谷物比如麦子、米为原料,没有蒸馏的类似于啤酒,蒸馏过的类似于白酒、威士忌。而果酒未蒸馏的代表是红酒,蒸馏的自然是白兰地。
(白酒的制作流程简图)
看似是原料的区分,其实是两种不同的酿造方法。因为酒中的酒精,必须是由原料中的糖类转化而来,水果中本身含有大量糖类,可以直接发酵。但是,主要成分为淀粉的谷物,就需要多一道工序了——把淀粉转化成糖。
好,也许一部分初中生物课还没忘完小伙伴们现在已经能脑补出本文要讲的内容了……
到现在为止,酿酒行业淀粉转糖主要有两个流派。欧洲,就是啤酒威士忌那一伙,普遍使用的是谷物发芽派,谷物发芽就是一个淀粉变糖的过程。
而亚洲、美洲,因为原生糕淀粉谷物以大米、玉米为主,则产生了「淀粉酶」流派,依靠这种东西将淀粉转化为糖。淀粉酶主要来自于酒曲,这可是国人一个伟大的发明。但是,在酒曲之前呢?啊,那可是遥远的古代了呢。
恩,那就是唾液,请回忆初中生物课唾液淀粉酶的段落。
有一种酿造方法,许多文明的远古时期都出现过,不过,现代人估计很难接受这种酿造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唾液里的淀粉酶,将谷物中的淀粉转化为糖,这种方法酿出的酒,名字非常直观——口嚼酒。
是的,我国智慧的上古劳动人民也用过这种方法,有文献记载,在唐代时,流行在长安附近的稠酒,还有部分仍然使用这种方法。而且,上古人民在点开酒曲的技能树之前,就把口嚼酒这个特色产品伴随着水稻的传播,扩散到整个东南亚了...
口嚼酒中比较出名的是原始版日本清酒。大概在弥生时代初期,早稻传入日本时,就出现了以大米为原料的“口嚼酒”。制作方式基本上就是把米饭做熟,然后嚼碎后吐入锅内,用唾液中的酶来分解淀粉成糖,然后等待天然发酵就可以做出原始版的清酒了。
(咀嚼)
(吐进)
在这里特别推荐一下豆芽小文,动画非常精彩,一定要看啊~
在日本传说这种工作在古代都是由处女来完成的。听起来有没有好受一点?
对了,在南美洲这种酿造方式依旧有广泛的应用,这种酒被称为chicha(吉开酒)。他们会使用玉米作为材料,煮熟然后用嘴嚼碎,效果和清酒版的发酵工艺一样。然后混合着唾液和玉米糊就可以发酵程现在依旧流行的玉米啤酒了。
恩,现在去拉美,还经常可以看到淳朴的老奶奶做着吉开酒...
具有恶搞精神的美国知名啤酒厂角鲨头一定不会错过这样的事情。要知道,这群酒疯子他们曾经根据中国出土的九千年历史的陶片复制了一种原始的啤酒,还做过古老的可可酒(神的食物系列),而到了09年,他们终于把黑手伸向了口嚼酒。
据说,为了体现完全的酒疯子精神,酿造了经典复古的角鲨头吉开酒,角鲨头的老板带头嚼玉米……
(角鲨头老板sam的味道你想不想尝一尝)
这事还上了纽约时报!
恩。大师酿造,你~愿~意~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