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共同发展宣言签署仪式在茅台镇举行,茅台、郎酒、习酒、国台、珍酒、劲牌、钓鱼台等7家企业共同签署《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共同发展宣言》。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白酒消费趋势呈现出显著的“酱酒热”,酱香型白酒逐渐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茅台等7家酱酒企业的联盟将加速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业集群的形成。
针对此次宣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指出,白酒核心产业集群有着显著的必要性。由于白酒高度依赖于区域,因此特色产区的形成催化系统性产区品牌的形成。同时,无论是加快白酒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的空间结构优化,提升产品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是深化供给侧改革,为城乡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这次宣言将进一步增强酱香白酒产业集群竞争能力,优化核心产区资源配置。
同时,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进一步强调,产区是中国酒类新的品质和价值表达方式。根据当前白酒业发展趋势判断,中国白酒今后的发展必然会形成一些特定的核心产区。但是核心产区的形成,除了要具备风土、自然、技艺等客观条件外,还要有产区著名企业、著名品牌带动。
在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看来,中国白酒已经进入品牌化与品质化时代,产区概念成为这一时代的突出特征。在此情势下,产区概念的凸显就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来规范市场行为。战略宣言的签署,即迈出了行业规范化的重要一步。
目前,国内酱香型白酒产业已成为国内白酒行业的现象级变化,也是赤水河谷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宣言签署仪式上,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静仁提出,在2019年,酱香型白酒产能约55万千升,完成销售收入1350亿元左右,实现利润约550亿元,在销售收入和利润双双实现20%以上增长的同时,以白酒行业7%的产能,实现了21.3%的销售收入和42.7%的利润,酱香型白酒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
高额的红利让酱酒在白酒市场“走红”。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汪俊林在发言中表示,建设世界酱酒核心产区,就是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生态产区,要建设产业可持续性的人文产区,要建设产业带动的消费者互动产区。以茅台为引领,做优产区品牌,并找准各自特色,以强化产区意识。在做好产品品质的同时,提升产区价值。
但依傍赤水河产区,并不能让沿岸酒企安枕无忧。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卫东指出,去年,酱香白酒以全行业7%的产能,完成了行业21.3%的营业收入,实现了行业42.7%的利润总额,成为中国酿酒业行业最具竞争力的板块。尽管赤水河产区竞争力很强,但赤水河沿岸的生态容量总有一个“天花板”。以茅台自身而言,高卫东强调,尽管酱香酒板块持续升温,在规划与布局时,仍要充分考虑这片区域的环境与自然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赤水河谷已成为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李静仁指出,从产业布局看,赤水河流域汇聚了茅台、郎酒、习酒、国台、珍酒、劲牌酱酒、钓鱼台等一大批白酒知名品牌,占据了酱香型白酒的大半壁江山;从产能产值看,过去一年,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产能约为47万千升,占全国酱酒产能的85%,实现营收约1244亿元,占全国酱酒市场的90%以上,已经形成了典型的产业集群。
酱酒产业集群的形成,进一步推动行业格局寡头的出现。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告诉北京商报记者,7家酱酒企业的宣言签署,标志着酱酒巨头阵营的形成,强强联合之下形成寡头之势。
在资本助力下,中小型酱酒企业将会逐渐消失或者被联盟兼并。
但蔡学飞认为中国白酒消费短期内并不会进入寡头时代。蔡学飞认为,目前酱酒板块依然是百花齐放的状态,且中国市场是一个阶梯性的消费市场,不同的价格带会有不同的品牌。伴随反传统反权威的年轻一代迅速崛起,这一碎片化消费群体对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中国酱酒板块迅速扩容,且价格市场足够大,便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差异化的机会。
记者:魏茹